台灣文化界人士呼籲新形勢下加強兩岸文化交流

2016-07-18

【中新社貴陽7月17日電】(記者鄭巧、楊茜)多位參加「情系多彩貴州——兩岸文化聯誼行」的台灣文化界人士17日在貴陽呼籲,在新形勢下,兩岸文化交流不可斷,反倒更應該加強。

在當天舉行的黔台文化交流座談會上,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表示,兩岸恢復往來近30年,海峽有時天朗氣清,有時風狂雨驟,面對新形勢,兩岸文化交流不可斷,而是顯得更為重要,需要大家一起攜手努力。

他指出,祗有文化復興,才有民族復興。兩岸、港澳及海外華人要一起來振興文化,相信中華文化的復興,將助益世界和平和永續發展。

台灣戲曲學院校長張瑞濱也表示,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文化交流沒有中斷的理由,目前形勢下不但不能放緩,還要加緊交流步伐。他介紹,戲曲學院目前有30多個學生正在河北受訓,今年也將邀請一些大陸老師到台灣做短期交流,此行看到了貴州侗族大歌、地戲等表演,希望能邀請他們去台北演出,讓台灣民眾瞭解貴州文化。

台灣美術院常務副院長、知名畫家江明賢強調,文化交流不應受政治影響,祗能往前,不能退後。第一次到貴州的江明賢說,小時候地理課本上介紹貴州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這次來發現跟想象中不一樣,進步很大。鎮遠古城就很適合入畫,他打算安排十幾個台灣畫家9月份到貴州寫生,更深入瞭解這個地方。

台灣代表團團長、台南藝術大學前校長黃碧端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文化和血緣,是兩岸最大公約數。「5‧20」之後,兩岸文化交流不應該受影響。如果切掉這一聯系兩岸的最堅固紐帶,兩岸交集會更少。

近日,近百名台灣文化界人士參訪了岜沙苗寨、肇興侗寨、鎮遠古城、遵義會議會址、修文陽明洞等地,現場感受了侗族大歌、地戲、苗绣、蠟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