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324號
2017年03月24日
星期五
台灣基層代表建言兩岸鄉村旅遊『取長補短』
2017-03-24
【中新社重慶3月23日電】(記者 鍾旖)“我們南投市屬丘陵地帶,目前正在主動出擊打造觀光旅遊業。重慶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給了我不少啟發。”流連於山城秀美的田野風光,台灣南投縣南投市市長宋懷琳23日如是說。
2017“魅力重慶·壯麗三峽”渝台基層交流活動在此間進行,來自台灣的80名基層代表行走山城,考察了重慶的鄉村旅遊發展情況,建言兩岸“取長補短”,共同成長。
鄉村旅遊是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倡導綠色、生態的村野旅遊形式,近年來在內陸各地方興未艾。宋懷琳稱,經過多地走訪,“兩岸在鄉村旅遊開發上重視生態、有續發展的意識正在抬頭,這是極好的事。”
“在大陸,農民可以將農產品放到網絡上售賣,而且銷量可觀”,這一點令宋懷琳“羨慕不已”。作為地方官,她表示,借鑒大陸模式,為農戶搭建互聯網銷售平臺是其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宋懷琳建言,在鄉村旅遊帶動產業發展、農戶增收方面,大陸可吸取台灣經驗,“推動農產品做好產地認證工作,為農戶和消費者疏通互信管道,促進消費。”
“兩岸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大體相同,如親子遊、賞花遊等等。”彰化縣前副縣長楊仲稱,相較於大陸地大物博,台灣的鄉村旅遊“受限於場地,難做大規模”。經過考察,楊仲認為,“台灣的大小農場主們或許可以將場地串聯起來,擴大面積,以‘大’字做文章,吸引更多遊客。”
“台灣禁伐之後,我們企業也從原先的木材工廠轉型做觀光旅遊。現在充分利用先前資源,以創新方式,開發多元化的木質產品、推廣木材DIY等等,效益不錯。”台灣林班道休閑觀光商圈總經理特助楊復凱認為,鄉村旅遊要“學會創新”,利用本土優勢做轉型昇級,避免同質化發展。
“2009年我第一次來到大陸,當時鄉村旅遊發展還未如此繁榮。”台灣彰化縣觀光導覽協會監事黃宏毅常年往返兩岸,見證了大陸鄉村旅遊的逐漸興起。黃宏毅稱,隨著旅遊管理進一步規範,大陸的“衛生設施不斷進步”令其印象深刻。談及當下兩岸時興的“賞花遊”,黃宏毅建言,地方不能盲目跟風種植觀賞性花卉,而應根據本土優勢多種植獨樹一幟的特色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