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婆婆情難捨

2011-01-03

七十八歲的李婆婆在青洲坊居住了四十多年,年輕時從事泥水工作,在「一二三」事件後,市面的工程幾乎完全停頓,便在坊內早上賣豬腸粉、白粥。下午賣芝麻糊、湯丸等甜品。廿多年如一日,她每天凌晨三時起床準備,上午七時至九時賣早點,下午二時至五時賣甜點,直至六十多歲才退休。 李婆婆回憶,青洲坊曾有千多人居住,「家家戶戶打開門都沒有人偷竊,因為,實在太窮了,連風扇都沒有....只有五火電燈泡,後來就算有電視,都沒有充足的電力。…… 整個青洲坊只有四個水龍喉,每天早上至傍晚供水,時常有數十人排隊取水,爭執當然在所難免。」 談到木屋建築方式的轉變,李婆婆稱:「起初,木屋都是一層高,之後,各戶陸續多加一層。…… 以前有很多戶養豬,屋內加建的閣樓為居民作息之用,樓下則用於飼養豬隻。」「小朋友年紀輕輕就擯炮竹、製火柴等,後來,他們會削雞毛、穿珠仔等。」 在近日清拆的高峰期,已與兒子上樓同住的李婆婆每天返回青洲坊,除了看守餘下一間仍未拆卸的寮屋外,她感慨地說:「我住了數十年,那棵樹起初與我一樣高的,現在長得非常高大,眼見它快要被砍掉…… 怎樣捨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