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20626號
2012年06月26日
星期二
傳媒不應是謀私工具
2012-06-26
前日,香港記者協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當地八成七新聞工作者認為,過去八年的新聞自由有所倒退,岌岌可危。受訪者雖認為倒退的第一個原因,是政府收緊資訊發放及阻礙傳媒採訪,但不容忽視的是第二個原因:「新聞界自我審查」。近八成受訪者指出,新聞界自我審查的情況比八年前惡化,三成六受訪者承認,自己或上司有自我審查。
近日,備受香港新聞界質疑是自我審查的觸目個案,是香港英文報章《南華早報》處理內地民運人士李旺陽「腳站地上吊頸死亡」的新聞。李死亡後翌日,香港主要媒體以顯著的篇幅報道 (本澳報章則是零報道),《南華日報》的印刷第一版以相當於中文報章六百字、在 A8 頁約佔六分一頁的篇幅報道,然而,印刷第二版則將報道濃縮成約一百字的簡訊,置在 A6 頁左上方。
兼職編輯 Alex Price 遂向總編輯王向偉發出電郵,尋求解釋。王回覆:「決定是我下的」。Alex 再發電郵,關注該決定是否存在「自我審查之嫌」。王反駁「沒必要向你解釋…… 若你不喜歡,你應該知道怎樣做。」Alex 又發電郵說:「一個好人為了他的理念而死,我們把他的故事變成了簡訊。…… 你的員工當然關注這事。新聞是要寫一些人不想讓公開的事情,其他的都是公關新聞。……」
Alex 在那電郵末段續說:「這是涉及新聞倫理的問題,而關乎《南華早報》的聲譽。你的員工、讀者應該有一個答案。」雙方爭持的內容曝光後,另一傳媒人曾志豪在專欄談及《南華早報》處理李旺陽新聞時說:「衡量新聞,到底是以新聞的專業、對公眾的影響作判斷,還是考慮會否得罪政治勢力?若是後者,即使作決定的是總編輯,對不起,這不是『編輯自主』,而是『政治自主』。」
前日,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公布調查結果後接受訪問,也以《南華早報》低調處理李旺陽死訊為例,不點名批評傳媒的自我審查越趨嚴重,她相信這是與商人辦報,傳媒管理層獲任命人大政協有關。事實上,《南華早報》總編輯王向偉正是吉林省政協委員。
沒有倫理的行為,其傷害力有多大,不用筆者多說,讀者自會明白。在澳門,有多少傳媒老闆明白,強令編輯或記者縮小「可能令政商界不悅的」報道篇幅和把它置在不顯眼位置,如同硬要新聞人不守倫理,效果是具侮辱性和打擊性的,也斷送機構的公信力和聲譽。此外,還有多少編輯仍遵守新聞倫理呢?當記者面對有違專業理念的要求時,是拿出道德勇氣團結應對,或是集體噤聲?
黑暗的事件總怕被揭露在陽光之下。可幸,《南華早報》的兼職編輯無懼「恐嚇」,既要求上司作出解釋,也公開雙方的對話內容。此外,該報四十多名編採人員、香港新聞工作者團體和學者,齊心向總編輯施壓,這或許可以稍稍阻擋新聞自由倒退的洪流。有違新聞倫理的事件,不應被視為某機構的「家事」,應該整個社會聚焦其中,因為,傳媒應是「社會公器」,不應淪為「謀取私益的工具」。
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