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政策不足 宣傳推廣不足

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使用率極低

2020-01-03

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使用率極低

【特訊】環境保護是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然而本澳的環保政策仍處於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推廣。政府雖然於2006年耗資一億二千萬元引入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初期曾出現因申請鑰匙困難、收集垃圾時間宣傳不足等問題,導致商戶及居民隨意將垃圾亂放置於系統旁,造成衛生問題。直至去年十月,該系統陸續出現故障,現已全面停用,當局表示系統損壞原因是市民使用不當,投放玻璃樽、建築廢料等,導致管道阻塞,而且無法修復需要重新建造。

根據調查結果反映,受訪者當中超過七成居住在黑沙環新填海區及馬黑祐區,但有近六成是不知道本澳有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而知道的四成人當中,亦有近四成不知道該系統已經損壞,需要全面停用。而在問及有關垃圾分類習慣時,有42%受訪者表示沒有進行分類回收的習慣,同時有五成人認為本澳在推廣垃圾分類回收的工作「不足夠」及「十分不足夠」,認為「足夠」及「非常足夠」的不足一成,反映居民普遍認為本澳環保政策不足,同時對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的宣傳推廣不足。

故此,街坊總會北區辦事處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 加強市民對系統的認識

妥善處理固體廢物對澳門公共衛生、環境清潔,以及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十分重要。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371人)受訪者不知道東北區內有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當中更有249人是居住在黑沙環新填海區及馬黑祐區,固體垃圾收集系統鑑於其運作原理,只提供特定人士使用,而且需要經過一定的培訓及遵從安全使用指引。然而,系統收集的垃圾其實都是由居民產生的,因此,除了持有系統鑰匙的直接使用者需要接受培訓,一般市民更應該了解系統的使用原理,從源頭做好分類工作。

故此,建議成立宣傳小組,加強對系統鑰匙持有人的宣傳教育工作,定期進行培訓,同時需要監管使用者是否有嚴格按照指引處理及投放垃圾,若發現有違規情況需進行處罰;重點在大廈及社區進行「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增加社區回收站點,透過教育、完善配套設施及監督,才能維持系統的長久運作。

二、 評估垃圾自動收集系統成效

調查數據顯示,有35.7%及11%受訪者「不贊同」及「十分不贊同」東北區重建固體垃圾收集系統,認為「整返好快又會壞」。政府當年以東北區作為試點,計劃有關系統可用二十至二十五年,惟現時該系統只用了十年便已損壞,有市民反映,該系統經常出現故障,但當局未曾就系統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市民難以知道系統的成效。

由於系統涉及地底垃圾管道,重建需兩年時間完成,無可避免要大規模掘路,東北區現時的交通已經十分嚴峻,掘路將「雪上加霜」。東北區作為試點,建議當局需要多聆聽及收集使用者的意見及使用上困難,有必要評估系統的成效,檢視系統是否存在易壞難修、營運費過高、難於協調管理等問題,同時結合整體城市規劃,再進一步考慮是否有需要在東北區重建該系統。

三、著力「源頭減廢、資源回收」

「源頭減廢、資源回收」是特區政府處理固體廢物的重要政策,隨着本澳人口及旅客增多,固體廢物數量亦隨之上升,根據環保局《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8》顯示,本澳產生的主要固體廢物為有機物(39.5%)、紙張及卡紙(20.3%),以及塑膠(22.5%)。當局先後推出了膠樽、鋁罐/鐵罐以及紙類「三色回收」計劃、廢舊電池、電腦及通訊設備、玻璃樽回收計劃等,但各類型回收措施欠缺系統性,市民需要去幾個地點,才能完成以上各項的回收。調查結果發現,有四成(41.8%)受訪者沒有進行「三色回收」或其他家居垃圾的習慣,按2018年進出口統計資料計算,本澳廢物資源回收率為22.1%,可見「源頭減廢、資源回收」在本澳仍未普及,政策成效不大。

本澳作為目前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長遠而言,當局有必要制定前瞻性的整體環保、減廢政策,可透過建立針對不同廢物的回收及處理設施,以提升各類廢物的回收利用率,同時就現行政策進行定期檢討,適時作出優化和改善;加強對回收業界的扶持及支援,進一步制訂措施鼓勵及幫助回收業界加大回收;推廣「食肆廚餘回收先導計劃」,加快中央廚餘處理設施計劃及制定配套方案,令計劃可逐步擴展至學校、企業、社團及社區,實行全民廚餘回收,以實現「構建低碳澳門、共創綠色生活」的願景,確保本澳未來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