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環坊會冀保育活化『四圍』

近兩百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2020-09-24

六屋圍內街一角

【特訊】下環區舊區的幻覺圍、南巫圍、六屋圍和鳳仙圍,合稱“四圍”,已近兩百年歷史,建築物頗具特色,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下環坊會理事長張振鴻高度關注“四圍”建築的保護和文化傳承問題,冀對“四圍”建築進行加固和維護,深挖傳承圍里文化,保育活化,這亦符合澳門打造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發展定位。張振鴻稱,下環區舊的幻覺圍、南巫圍、六屋圍和鳳仙圍,合稱“四圍”,代表澳門特定時期的圍屋建築及住屋特色,在1850年前就已存在,已近兩百年歷史,在“四圍”的門廊巷道可見牌坊、過街樓及水井等,頗具特色,歷史文化底蘊更是深厚,甚具保育價值。現時,南巫圍建築物已損毀、面目全非,其他三圍的建築物亦有不同程度的損毀,當中六屋圍保存較為完整,但若不加以維護或加固,亦有倒塌的危險而造成很大的損失。他又稱,“四圍”所在地與歷史城區相連,與主教聖堂、鄭家大屋等世遺建築毗鄰,屬歷史文化保護緩衝區,地理位置優越,冀政府和業權人加強合作,排除萬難,對建築物進行加固和維修,深挖圍屋內街巷圍里文化,如街坊守望相助文化、中西交融文化和行業文化等等,進行保育活化,傳承文化,這亦符合《澳門城市總體規劃草案》所確立澳門打造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發展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