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騷擾對螢火蟲影響較強光大

昆蟲學會指有科學上錯誤

2021-02-24

【本報訊】澳門電台報道:生態團體稱人為騷擾對螢火蟲影響較強光大。澳門昆蟲學會認為,相關報道有科學上的錯誤。

去年,市政署準備在大潭山上增設路燈;縱使被指影響螢火蟲物種存活,仍然繼續安裝一點一米高、達至符合保育螢火蟲的波長的草坪燈。

日前,澳門電台以「生態團體稱人為騷擾對螢火蟲影響較強光大」為標題,作出報道 (https://reurl.cc/L067QX) ;對此,澳門昆蟲學會在社交網站發帖回應 (https://reurl.cc/pm5xal):「這篇報道有科學上的錯誤,本會為市民科普一下。」

據澳門電台報道,自然生態研究學會理事長高律夫表示,只要不是強光照射螢火蟲,「影響其實不大」,相信調整波長後對保育螢火蟲亦有作用。

澳門昆蟲學會則表示,根據研究,螢火蟲是一種光污染的指標生物,對光線極其敏感,光線會直接影響到螢火蟲的繁殖,「所以光線對螢火蟲的影響是十分大」。目前雖然換了光波長的路燈, 但如果後續不作調查也不知道這種光會否影響螢火蟲族群的存亡。

自然生態研究學會理事長高律夫又稱,通常秋夏較易遇到螢火蟲,牠們主要食蝸牛類,幼蟲階段在水中成長,但本澳較少地方適合牠們棲息,若在山上多造濕地會有利於螢火蟲繁殖,亦可劃定幼蟲繁殖地加以保護。

澳門昆蟲學會則提出,澳門的螢火蟲物種是大陸窗螢,是一種陸生的螢火蟲,在山上製造濕地是對螢火蟲的保育是毫無相關。

原來,除了大潭山的路燈影響螢火蟲外,據網民留言,未改波長的路燈其實也影響水生生物繁殖 (尤其龜類),所以除了山上路燈要改波長,海邊、有水生生物繁殖的水池旁邊的路燈其實也都應該要改波長。

對此,澳門昆蟲學會回應:「光線也會影響水生昆蟲。」續表示,有研究提出,水邊的路燈應採用波長 560nm 以上的橙色光線路燈。現在,黑沙海灘、龍環葡韻、西灣湖的路燈都係白色,「完全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