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700號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

素食有多好!

2021-03-12

經常被指不健康的美式快餐連鎖店亦推出「新餐肉」食品,早前在坊間亦引起一時熱話。

越來越多研究指出,生產肉食會嚴重浪費資源,而且製造大量污染,破壞生態平衡。

新派素食餐較多走型格新潮風,容易年輕人的打卡熱點。

李富安表示,近年在澳門食素亦變得更加方便和多元,素食環境亦變得越來越友善。

素食風潮在世界各地都愈見盛行,素食者越來越多,素食人群也愈趨年輕化,素食的花樣種類也大幅增加,打破了乏味和單調的刻板印象,令素食文化變得選擇豐富而且健康時尚。素食主義不再只是基於宗教信仰,選擇素食更是折射出越來越多人們追求健康,尊重動物生命以及愛護環境的生活方式。世界上亦有很多知名人物推廣素食文化,包括斯洛文尼亞共和國前總統雅奈茲•德爾諾夫舍克、前世界重量級拳王泰臣、百歲馬拉松世界冠軍福賈•辛格、荷裡活巨星畢彼特等等。

大部分人都知道素食生活對健康較為有益,偏食肉類會增加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以及患癌的風險。「多菜少肉」是人們從小到大都被灌輸的飲食觀念,然而有很多人每餐飲食仍然是「無肉不歡」。但是越來越多研究指出,生產肉食會嚴重浪費資源,而且製造大量污染,破壞生態平衡。

肉食需求增加糧食危機

聯合國報告指出,二○一九年全球飢餓人口約爲六點九億。隨著全球人口日益增加,糧食需求也隨之增加。聯合國估計二○五○年人口將會上升至九十七億,糧食需求將大幅上升。世界資源研究所最新報告指二○五○年糧食需求將比現時增加多五成。

紀錄片《面對肉類的真相》(Meat the Truth)指出,全球有四至五成的農作品並非供人類食用,而是用於餵飼牲畜。每頭牛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相當於一輛汽車跑七萬公里的排放量。越來越多科學家及經濟學家大力提倡吃素,希望解決地球上的糧食短缺危機。《氣候戰爭》作者、國際事務專家格溫‧戴爾(Gwynne Dyer)表示,人類愛吃肉是造成糧食短缺的原因之一,例如生產一公斤的牛肉要餵食七公斤的農作物,一公斤雞肉也要付出三公斤農糧的代價,若直接將這些農糧給人類食用,可以減緩糧食短缺的危機。

肉食需求過度 破壞生態平衡

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體積,僅次於能源生產所造成的排放(全球畜牧業排放了超過七成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資料,全球約有一成五的溫室氣體來源於畜牧業,它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比汽車、卡車、火車和飛機全部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畜牧業是全球暖化的主因之一,而只要全球氣溫上升一度,農作物就會減少一成,氣候暖化對人類造成最大的影響就是糧食短缺。另外,畜牧業亦是世界上土地資源的最大用戶,更多的肉食需求即意味需要更多的土地資源,部分發展中國家的農民更以「焚林養牛」的方式,開墾更多農地用作畜牧,導致熱帶雨林面積不斷大幅消失,物種大規模滅絕,造成生態環境災難。

因此,即使無法成為全面的素食者,但亦有愈來愈人願意嘗試加入素食行列,例如履行多食蔬果少食肉類的飲食習慣,全球亦已有很多城市實行「每週一天素食日」,以響應飲食減碳行動,希望聚集每個人一點一滴的改變,從而減輕對地球的負荷。然而,錯誤的素食方式亦有可能危害健康,不論選擇哪種飲食習慣,均衡營養最為重要。

素食風潮吹到澳門

素食風潮近年在澳門亦愈來愈興盛,素食選擇愈來愈豐富、新潮和美味,更多澳門願意嘗試加入素食行列。澳門素食文化協會監事長李富安表示,澳門素食人口正不斷增加,網上的非公開群組「澳門愛素食」已有超過1.5萬成員。而且該協會亦委託機構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澳門潛在很多素食者,而大部分澳門市民亦比較友善,只要不阻礙自己日常生活情況,很樂意讓素食者有更多合理的選擇空間。

而近年在澳門食素亦變得更加方便和多元,素食環境亦變得越來越友善,越來越多餐廳增加素食菜式供顧客選擇。而且現時市面新增了很多新派的素食餐廳,裡面的菜式無論色、香、味都做到與肉類基本無分別,「蒸炒煮炸,麻辣、甚至冷盤都有,這是不錯的切入門檻,不需要完全放棄本身的肉食習慣,而較容易認識素食文化。」

偏見誤解仍然存在

然而,社會仍然有不少人對素食文化存有誤解和偏見而歧視素食者。李富安表示,澳門很多素食者都希望政府參考葡國的《素食法》,立法規範公共部門轄下如公立醫院、學校、老人院和監獄等的餐廳飯堂,以建立對素食者友善的用餐文化。但社會卻有些人誤以為是要強制全民食素,於是網上有很多無理的批評。甚至連政府高官都對素食文化存有誤解,令不少素食者都感到憤怒和無奈。較早前的施政辯論上,有議員提倡學校提供素食餐選擇,但社會文化司司長回應卻一口拒絕,並稱擔心會造成營養不良。有關言論當時在社會引起很大迴響,不少市民批評司長思維落後守舊,不知道素食都可以有豐富的蛋白質同營養。

李富安表示,他們之所以會成立協會的原因亦是基於上述情,他們希望可以推動社會正確認識素食文化。現時該協會正著手推動兩個項目,包括製作「撲素地圖」,收納全澳所有素食餐廳的資料,讓素食者無需經常在社交媒體上詢問哪裡有好介紹,只要打開相關網站就可以方便「搵食」。另一項目就是為機構製作飲食指南,希望無需透過政府立法,亦能讓機構自願向素食者提供營養均衡的餐飲選擇。

素食風潮潛藏巨大商機

素食風潮背後隱藏著巨大商機,連經常被指不健康的美式速食連鎖店亦推出「新餐肉」食品,早前在坊間亦引起一時熱話。雖然「植物肉」是否真正健康引起不少爭議,但無可否認越來越多澳門人願意嘗試減少食肉,推行尊重動物生命以及愛護環境的理念。近年亦有不少人看準市場需求,市面上新增了不少新派素食館,打破人們以往對素食的刻板印象,提供與傳統齋菜完全不一樣的飲食體驗,食得新潮又健康,成為不少年輕人必到的打卡熱點。

90後施星瑋看好本澳素食市場,與家人合資開素食餐廳主打臺式及西式素食,獲得很好的市場反應,更在「疫市」開分店,並預計一兩年可以回本。他說︰「澳門素食呢塊比較缺乏,尤其一些新派的素食」,澳門每年都有很多新的素食餐廳開業,「如果個樣嘢做唔掂,點會咁多人做?」他說,澳門人的飲食文化正在改變,再加上年輕人的環保及動保意識越來越高,即使不是長期食素,亦會間中食素,希望推動減碳飲食生活。

他認為,新派素食餐廳與傳統素食餐廳的最大分別是,傳統素食容易令年輕人卻步,覺得傳統很老土,但相對而言,西式素食則較容易吸引年輕人,「好似CAFE咁之嘛」,而且即使是老一輩的人亦會想嘗試和以往的齋菜不一樣的飲食體驗。他說︰「食素的朋友好得意,即使唔係好就腳,都會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