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溥森籲文明祭掃確保平安清明

2021-03-29

【特訊】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表示,時序已過春分,暖陽高照,萬物清明,中華民族傳承的春祭節日「清明節」即將到來。在緬懷祖先、弘揚孝道的基本主題下,儘管各地的節序禮俗不同,但祭祖活動無論是祠堂祭、廟宇祭,還是墓地祭,都始終屬於宗族性的共同聚會,具備公開性、群眾性和集合性的特征。在正常的年景,這種族群文化當然無可厚非,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威脅的大勢之下,就不能不另當別論,特別處理。

陳溥森指出,當前的疫情雖則總體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反彈的風險依然存在,故絲毫不能忽視。因此當局統籌做好清明節期間的疫情防控和群眾祭掃工作,就顯得尤其重要。事關在疫情之下,眾多家族的孝子賢孫覺得去年清明節已經沒有組織親友結伴「拜山」掃墓,今年疫情已明顯緩和,祭祖意願格外強烈;但當局肩挑公共安全重擔,亦不能不克服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採取措施認真做好清明期間祭掃場所的疫情防控、交通疏導和火源管控等工作,為了做到疫情防控與市民祭祖兩不誤,當局應對公共安全形勢要有預判評估,殯儀館、公共墓地、骨灰樓(堂)等不同殯葬服務場所,要提供明確清晰的祭掃服務措施,如是否預約、錯峰、限流等,盡量減少現場人流的密度,以及嚴格落實好祭掃場所的清潔消毒等防護防控措施。

陳溥森呼籲,在社會上要倡導低碳祭掃方式,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尚,建議有關的鄉族、宗親社團暫不宜組織海外鄉親回澳門、返故里舉辦各種集體祭祖、桑梓寻根等活動;也希望有關方面組織力量,設置網上祭掃平台,讓市民大眾透過網絡居家追思、雲端寄語、低碳祭掃等現代文明且環保方式追思先人,寄託思念;一些殯葬服務機構也可試行為市民大眾提供代辦簡約鮮花代祭服務。這些行動不僅有利抗疫工作,也可淡化宗教色彩,摒棄陳規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