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閱讀、硬件不能缺

2021-04-29

【特稿】“澳門圖書館週”系列活動於上週五4月23 啟動,當中的“半小時共讀活動”,有 50個單位響應,約 1.5萬人參與,文化局期望透過活動共同推動城市閱讀風氣;要推動閱讀風氣,環境(硬件)、社會氛圍,同樣重要;有不少市民反映,希望延長圖書館的開放時間,以及若有條件,在社區再增設圖書館,為市民提供方便閱讀的環境。

官方對於居民閱讀習慣的正式統計,網上難找,文化局於2016年委託澳門大學研究中心進行的「2015年澳門公共圖書館研究」中發現,2015年,澳門居民平均共閱讀6.6本書,平均兩個月完成閱讀1本書,約2000名受訪者中僅29%過去3個月有去用過公共圖書館。6年時間過去,澳門的閱讀風氣有沒有提升?疫情下,不少家長為了避免子女過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解悶,如電腦、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為子女選購了不少課外書;要培養閱讀習慣,甚至提升閱讀的體驗,環境不可或缺。圖書館長期人山人海,在澳門不足為奇,那怕至晚上、深夜接近閉館時間,部份有提供夜間開放的圖書館,據市民反映,例如紅街市,沙梨頭,仍然一位難求,反映出市民對圖書館服務有一定的需求,即使所需的服務不一定是借書、在圖書館閱讀,或可能是需要安靜的環境學習,都反映出,公共圖書館服務,社會是有一定需求。

本澳只有17間公共圖書館,以人口密度計,圖書館的比例不高,推動閱讀之風滲入社區,硬件也是條件之一,為市民提供一個合適的硬件、空間,才能推動市民走進圖書館,翻開圖書。有讀者喜歡傳統的紙本本,有讀者喜歡電子書,喜歡電子書的方便性, 2020年公共圖書館的“全民網上閱讀平台”,包括電子書等電子資料庫,錄得超過 160萬點擊次數,比2019年增加超過 3成。文化局還稱,未來會拓展電子書,繼續尋找合適題材、提供更多類型的書籍,又計劃明年推出有聲書,迎合家長及幼齡讀者的需求。閱讀之風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期望文化局繼續營造好硬件,未來考慮在公屋項目或合適的地點,再增設圖書館,讓閱讀之風可以繼續滲透不同年齡、階層的市民當中。

方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