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771號

2021年06月04日

星期五

市民憂消費優惠推高通脹

2021-06-04

消費者對超市價格變動比較敏感

(左)陳鳳、李冬敏

有市民反映食肆加價

“澳門物價情報站”

圖、文:苓子

2020年本澳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0.8個百分點,同比下降1.49個百分點,升幅主要由外出用膳、門診收費、新鮮豬肉、金飾以及住屋租金調升所致。今年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102.47)按年下跌0.64%,跌幅較3月(-0.97%)收窄0.33個百分點。

至今年4月為止的12月,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較前一期(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下跌0.32%,當中以通訊(-10.33%)和康樂及文化(-8.39%)大類的跌幅較大。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平均指數分別下降0.25%及0.44%。而今年首4個月的綜合、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平均指數皆按年下跌0.94%,是否代表澳門沒有通漲?有市民反映,消費優惠計劃未出台前,有商戶已經偷步加價,近期,有茶餐廳、食肆暗暗加價,唯銀碼不是太大,加$1、$2。青洲坊會反映,去年物價累積了一定升幅,而加幅是逐少逐少,促請《消保法》、《反壟斷法》、《街市及小販管理規章》加快出台。

加價殺到埋身是杞人憂天?!

統計局數據反映,今年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月上升0.18%。康樂及文化、住屋及燃料和食物及非酒精飲品的價格指數分別上升0.54%、0.25%及0.23%,主要是酒店和電力價格上調,以及外出用膳收費調升所致。夏季成衣售價有所上升,惟男女裝鞋價格下降,令衣履的價格指數下跌0.28%。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指數分別上升0.18%及0.17%。而至今年4月為止的12月,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較前一期(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下跌0.32%,當中以通訊(-10.33%)和康樂及文化(-8.39%)大類的跌幅較大。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平均指數分別下降0.25%及0.44%。反映出,通脹仍然存在,只是加幅沒有過去經濟暢旺時明顯。

新一輪“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於6月起面世,坊間對於「加價潮」的會否高調重臨感到心慌慌。得悉市民憂慮,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近月先後多次約見商會、供應商、零售商及超市業界代表,敦促維持物價穩定,鼓勵推出更多折扣優惠。同時,要求本澳超市百貨等大型零售商,每月兩次提供所有商品價格資料作備案,零售商積極配合,有個別大型零售商除超市百貨業務外,還提供其集團轄下其他零售業務的商品價格資料作備案。

自去年5月1日至今年5月7日期間,經科局共巡查商號逾7000間次,抽查商品近7萬項。目前,經科局備有約78萬項商品的價格資料,包含了16家超市百貨類零售集團的共264間分店的所有商品。目的,是希望做好前期監管及掌握物價情況,以便日後作出監管。

有市民反映,消費優惠計劃未出台有商戶已經偷步加價

青洲商會副理事長陳鳳反映,去年物價累積了一定升幅,而加幅是逐少逐少,$1、$2加,市民有時沒有擦覺。又反映,在部分商品和服務,存在價格提升了,沒有回落的狀況,有部分則是「加快減慢、加多減少」,以石油氣價格最為明顯,尤其在冬季,行內的加價季節,加幅一跳是10多元。糧油方面,加幅也不少。

她質疑,石油氣是民生必需品,在國內屬公共事業,價格受到監管。澳門雖然取消了石油氣產品的稅項,原目的是希望讓價格減低,直接回饋消費者,減輕居民負擔,但是背道而馳,減稅後成為了商人的更大利潤空間,石油氣價格多年來「加快減慢、或加多減少」。特別在中央石油氣收費,政府無法監管,令居民承受這項高昂的民生開支。

青洲坊會理事長李冬敏認為,應該為特定的民生服務和產品納入受監管範圍,設定利潤上限,防止商人為暴利而不停抬價,損居民利益。以石油氣為例,由於屬居民必要生活開支和用品,應納入受監管商品之列。另外有部分民生開支,存在無加價但份量減少、物價推高後再提供折扣等,市民最終無法受惠所謂的「減價、折扣優惠」。

市民每日消費中,離不開「食」,過去鮮活食品價格高企問題,市民捱貴肉貴菜,經濟好但開支大;去年,本澳市場增開了不少「菜檔」,由於市場競爭,蔬菜價格有回落;豬肉在市面怨聲載道之下,最終由市政署出手,要求街市豬販回落豬肉價格、於肉檔前公開各類豬肉價格,透過增加透明度、行政干預等,迫使價格回落,豬肉販壓縮利潤。經科局與消委會雖然一直有跟進物價,加上市民監管、網上平台力量,防止瘋狂加價亂象,仍有商人鑽空子。陳鳳反映,街市的菜檔有存在聯合定價的行為,蔬菜的零售價與批發價之間仍然存在大的差距。經科局和消委會所收集的資料和價格,由商人自行申報,當中的真偽有走盞空間。

《消保法》、《街市及小販管理規章》目前仍在立法會細則討論當中,由於今年是立法會換屆之年,若法案無法於8月15日,今屆立法會期前通過,將成為廢案。坊會促請,相關法律加快出台。

飲食業界稱沒有醞釀聯合加價

對於外食一族,鮮活食品價格下調,他們又有沒有受惠?有經常外出用膳的市民反映,有茶餐廳近期開始現加幅,食品/飲品加價$2不等。消費優惠計劃的推出,憂慮會令食肆借勢加價,令消費優惠計劃對市民「減負」的作用削弱。

然而,飲食業界卻稱沒有此情況。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會長陳澤武承認,食品原材料價格基於全球因素,有來貨價上漲的壓力,而且指這種壓力將來都會有; 個別食店基於成本上漲原因,加$1、$2,不排除有此情況,但據他了解,普遍食肆未有計劃因為消費優惠計劃而借勢/趁機大幅加價,相反,是研究如何推出更多優惠,吸引更多顧客。在收到的商戶反映中,暫未有聯合加價的情況。

陳澤武續指: 「消費者有消費選擇權,若認為嚸間貴,可以幫襯第二間」。他又指,商會一向呼籲業界配合政府,配合計劃,保經濟、穩民生、保就業。在此形勢下,個別商號加價,只會令自身的競爭力及客源減少,反而在消費優惠計劃中得到的份額更少;同樣地若行業整體加價,亦對行業在消費優惠計劃中得到的份額無幫助,市民的消費額可能流向其他領域,加價反而對行業不利。

政府加強監管

因應“電子消費優惠”將於6月1日起使用,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及消費者委員會於5月24日發出新聞稿,指5月24日再次約見商會、供應商、零售商及超市業界代表,提醒業界遵守“電子消費優惠”的使用規則及誠信經營,並保持貨品供應及價格穩定。新聞稿指,會上,經科局再次提醒超市等大型零售商,“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推行期間,須每月兩次向局方提供更新的貨品價格資料作為備案。

經科局除了近兩個月的一系列查價行動,還指,將聯同消費者委員會等相關部門,持續進行價格監察工作,密切留意物價變動情況,迅速跟進市民舉報的個案。市民可透過「消保易」作出投訴,透過文字或圖片留下投訴資料,平台已預設投訴性質及要求等供消費者點選,配以支援手機地圖定位等電子化程序,方便消費者更簡便完成投訴。消委會接到個案後,會儘快跟進、處理及作出回覆。投訴人亦可隨時在平台內,自行查閱投訴個案的跟進狀況。同時呼籲業界與居民同舟共濟,推出更多折扣或優惠,與計劃產生疊加效應,提升消費氛圍。

消委會持續進行調查工作

消委會亦於5月26日發出新聞稿指﹕為保障消費者權益,提高超市物價透明度,消委會持續進行調查工作,每周三公佈超市物價調查;委會於全澳36間超市調查食米、穀類食品、食油、罐頭及塗醬類、調味品、飲品、乳類食品、清潔消毒用品、急凍或冷藏食品、鮮活食品、衛生紙、冰鮮食品及嬰兒用品共13類、210款貨品的價格,調查反映同款貨品售價在各間超市有不同程度價差,建議消費者使用“情報站”四大格價功能:“超市物價一覽通”、“至抵精明選”、“至抵超市龍虎榜”及“價差超過五成的貨品排名”就可簡捷搜尋到同款貨品的最高及最低價、價差、銷售點,以至優惠等資訊,配合“購物籃”更可一次過篩出在哪間超市能夠買到最齊及最低價的一籃子貨品,“情報站”助消費者精明消費。

消費者可通過以下途徑,瀏覽消委會超市物價調查的最新資料:

1. 消委會網頁(www.consumer.gov.mo)內的“澳門物價情報站”;

2. “澳門物價情報站”應用程式;

3. 消委會微信帳號的“物價查詢”。

消委會查詢電話:8988 9315。

“澳門物價情報站”網頁專區

https://www.consumer.gov.mo/commodity/price_station.aspx?lang=zh

另外,根據第15/2021號行政法規《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的規定,如商業場所作出誤導價格資訊或不合理抬價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經科局可按相關行為的嚴重性及過錯程度,停止所屬商業企業主的全部或部分商業場所在指定期間內收取電子消費優惠,並將相關資訊公佈於經科局或專門設立的網頁;讓市民共同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