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813號

2021年07月23日

星期五

教育

因愛

2021-07-23

六十年代的曉明學生證顯示學校為貧困家庭著想設分期交學費

一九六七年,平靜修修女,魯文鳳修女,范桂芳修女等與當屆畢業班師生合照

范桂芳修女在展覽時致詞強調曉明教育以愛為先

穆欣欣等觀看曉明學校歷史珍藏展覽

教育因為愛!題為『回歸愛的教育——澳門曉明學校歷史珍藏展』,現正在文化局轄下澳門博物館內展出,展覽展示了六十年前,本澳一所女子學校師生們的教與學情景,學校與時代歷史關係,以及同學們互相關懷的人間情誼。展覽同時透析出往日教會就是以仁愛之心去辦學,教育下一代,祈望學生們,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孩童,能學有所成,日後都能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生活,實現創辦學校的平靜修修女辦學理念──傳播愛的教育,學懂愛人、愛主的精神,並能真正體會到曉明校訓──『行仁以義』以仁愛之心,活出真愛。

前曉明學校校長范桂芳修女在展覽開幕時稱,這個展覽主題,開宗明義,說明曉明學校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

傳播仁愛之心的教育

她指出,由一九五三年開始,跟隨平修女一起開辦曉明學校,在那個艱難時代,好不容易把那些沒有書讀的孩子,一個個帶到學校,教她們讀書識字,教她們做人處世。曉明學生特別之處,是她們懂得珍惜,珍惜讀書的機會,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珍惜上天給予的恩賜,珍惜人生的價值。而最感到欣慰的是,曉明畢業的學生,都能夠懷抱感恩之心,回饋社會,對學校的期望都做到了。

范修女又稱,曉明學校是憑著『敬天』和『愛人』的信念,把東方的道德哲學和西方的自然哲學接軌,這樣教育成才的學生,經過幾十年的人生實踐,她們都以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克服種種困難,無論處身那裡,都能夠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正是曉明的創辦人平靜修修女在澳門辦學的初衷。

教導學生積極樂觀

文化局局長穆欣欣亦指出,從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七五年,儘管只有短短廿二年,曉明中學對澳門的教育事業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其影響更是來自實務的辦學理念──從書本中學習的知識、從生活中學習的技能、尊重中國文化傳統。不少的曉明校友都投身教育事業,為社會作育英才,讓曉明的精神得以薪火相傳,為務實包容的社會精神的建設作出貢獻。

曉明學校愛的教育理念源自於其創辦人,已故的平靜修修女,生於一九一三年的波蘭籍平靜修修女,在一九三五年時由法國去到中國,要將天主教的愛念帶給中國人,尤其是弱小社群。在大陸解放後,平修女於一九五二年九月來澳門,當時澳門有很多從內地走來的難民,天主教羅馬教會匯款予平修女所屬的瑪利亞方濟各傳教女修會,協助難民解困。

曉明星辰宏揚大愛

平修女意識到,要幫助難民子女有書讀,該些貧困家庭孩子將來才有希望,為此;平靜修修女創辦了曉明學校,收容貧困家庭女孩讀書寄宿。

平修女創辦的曉明,是『以宏揚大愛為圭皋,以崇尚道德為教育方針』,『曉明』二字取自拉丁文『Stella Matutina』,意為星辰,曉明文意──天將破曉,旭日初升,意為小朋友帶來希望,為草根家庭貧困女童提供學習園地,成為學生在初踏成長路上的破曉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