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防疫措施要『適度』

風險不應無限放大

2021-07-27

羅奕龍接受澳廣視專訪後遭到其他傳媒追問

【本報訊】內地確診個案更接近澳門,出入境措施卻未見收緊,例如:仍未縮短核酸檢測有效期。衛生局局長羅奕龍回應時提及,限制出入境好似在防疫上成功;但是,令居住在珠海的市民的日常生活都維持不到,是否應該如此?

珠海新增一宗本土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個案。在昨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表示,澳門與珠海之間的人員往來很頻繁,不少居民、外僱住在新增個案的珠海、中山,澳門出現社區傳播風險增加。並稱:「我們一定要有風險意識,澳門任何時間都可能出現社區個案。」

六月初,廣東省尤其廣州市和佛山市出現疫情變化,所有往返廣東與澳門的人士,須持有四十八小時內作出的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但是,內地確診個案現在更接近澳門,政府卻沒有收緊入境政策,連核酸檢測有效期也不縮短。是否要等到澳門出現社區個案,到時需要全民檢測才肯收緊?

羅奕龍回應傳媒提問時表示,防疫措施一定要「適度」。「我們的任何措施其實已經是提前準備,亦都叫超前處理。」羅奕龍提出,不可能將任何風險「無限放大」後,推出「極端措施」;因為,任何防疫措施都會限制一些人士。續舉例,不容許通關好似達致防疫;但是,居民的生活未必維持。

「一定要視乎最新的風險狀態、評估結果,再去對應我們的措施。我們一定做多些、做早些。」羅奕龍續揚言,不能想到甚麼就做甚麼;否則,便是「自亂陣腳」。又表示,不排除任何措施,但要視乎是否「適度」。他宣稱,昨早知悉珠海新增個案後,已多次調整政策

若不及早限制居民、外僱通關,當出現本地個案後,受到限制的是從不通關的、常居澳門的居民,例如:必須接受檢測後,「健康碼」才轉回綠色;政府如何取得平衡?羅奕龍回應傳媒提問時宣稱,如果珠海疫情有擴散跡象,本澳都會隨時調整措施。

羅奕龍又表示,政府決定任何政策,肯定基於科學的風險評估和「公共利益」。「如果大多數人通過政策得到最大利益,我們一定去維持。」羅奕龍提出,限制出入境好似在防疫上成功;但是,令居住在珠海的市民的日常生活都維持不到,是否應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