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輕軌明天會更好

2021-11-09

【特稿】輕軌自本月20日起停駛半年,進行更換升級全線電纜,期望減少由此引起的停駛事故。不論在事故及載客量方面,輕軌在投入服務不足兩年來,成績都未如預期; 目前,接駁離島醫院至石排灣站、橫琴線工程進行興建當中,筆者期望,隨著未來輕軌走線覆蓋範圍更廣、吸取營運經驗及設備提升,輕軌可以迎來更好的明天。

首期氹仔段是於2019年12月10日通車,全長9.3公里、11個站的氹仔段,營運不到兩年,屢有輕微事故,曾有乘客在事故中需要冒雨在路軌上疏散;事故頻生,加上載客量不理想,2019年12月錄得3.3萬日均載客人次;由於疫情,下跌至2020年2月日均載客人次至歷來最低1.1千次,今年最低在1.7千人次,令這個大白象工程的存在價值不時受到社會質疑,也經常有意見提出擱置餘下的走線工程,為庫房止血;但亦有意見提出繼續餘下的走線,希望透過完善走線覆蓋範圍,吸引本地市民使用,提升載客量和發揮其存在公交體系中的價值;目前,橫琴線已於3月18日動工興建爭取4年內建成;石排灣線於9月30日開展了輕軌石排灣線主體建造工程第一階段動工;氹仔線延伸媽閣站中,媽閣站主體建造工程已於2018年8月開始,預計2023年初竣工;西灣大橋下層通道的輕軌改造工程第一階段已於2021年4月完工; 輕軌自本月20日起停駛半年,進行更換升級全線電纜,多方面朝擴大輕軌走線覆蓋網邁進;筆者相信不少市民都期望,輕軌可以迎來更好的明天,讓其存在價值獲得更大的體現。

正如過去不少意見提出,要讓其存在價值更能體現,最重要是可以充分發揮輕軌在公共交通體系中的作用,有一定或更高的載客量,成為真正便利居民出行、頻密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不是只像「花瓶」或為「起而起」、「為完成而完成」。在目前更換電纜期,交通事務局應該思考如何可以在完成工程後,開始提升居民對輕軌的使用和乘搭意欲,將之成為具實際出行作用的交通工具,一改「觀光」、「旅客」為主的舊印象;最簡單直接的,相信是透過經濟誘因,與巴士之間有轉乘優惠,讓居民形成使用習慣;再到未來走線覆蓋範圍擴大後,一步步提升居民的使用意欲和出行習慣。

方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