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005號

2022年03月11日

星期五

沉迷賭博 禍及家人

聖公會倡加強社區負責任博彩推廣教育

2022-03-11

博彩業發展仍受關注

聖公會公佈該調查

《博彩法》目前於立法會進行㚼則性討論,去年諮詢期間 ,社會對於《博彩法》修法有多方面不同意見,核心都是希望博彩業朝可持續及更健康發展。博彩業高速發展的10多年來,社會經歷了不少由於博彩業高速發展而直接、間接帶來的問題,也提出負責任博彩、博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等問題,原因是社會在博彩業高速發展下,出現了不同的問題,當中涉及由此而引起的家庭問題。聖公會早前一份與博彩有關調查中指出,有超過50%受訪者表示因家中有家庭成員賭博而經常或間中感到恐懼、焦慮、不安和憤怒、無望絶望;超過60%受訪者曾協助還債,而且更有部分家人由於傳統觀念,沒有/不敢向外界傾訴或求助,反映出,社會在博彩業發展下的另一個問題。

按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公布, 2021年全年本澳累計賭收為868.63億元,按年升43.7%,但相較疫情未爆發前的2019年同期仍大跌逾65%。而澳門2020年全年賭收為604.41億元,比2019年2924.55億元下跌79.3%。博彩業即使賭收下跌,仍然是本澳支柱稅收來源,賭收銳減,公共財政開支也現赤字,6大博企也是8萬多打工仔的大僱主,還有博企用品的本地中小型供應商,牽連甚廣,所以,去年尾「賭廳結業潮」事件,引來全城關注,憂慮觸發漣漪效應。而已其實博彩業引起的社會問題,除了經濟、就業,還有另一面,便是參與博彩者及其家人身上的問題,情況可能比想象中嚴重。

了解賭博失調對家庭的影響

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轄下24小時賭輔導熱線及網上輔導團隊,連同聖公會調查研究中心, 在博彩監察協調局津助下,於2021年7至10月透過網上問卷及電話形式進行舉行了「賭博者家人賭博失調認知、情緒壓力狀況與應對調查研究」,以喚起社會持續關注賭博失調對家庭的影響,尤其加強對家人的情緒支援和社會支援網絡,以應對賭博失調帶來的身心壓力和財務處理危機。該調查結果於今年1月下旬發布。該調查成功訪問124位本澳賭博者之家人。 受訪者身份為子女的有50 % , 其次屬配偶身份有21% ,其餘為父母、兄弟姐妹、或男/女朋友身份 。

對於博彩,90%以上受訪者對賭博失調和成癮有較正確的理解,能理解賭博失調是成癮情況,會出現非理性想法而不由自主賭博,62 % 受訪者有聽過「自我隔離」或「由第三者提出隔離」措施, 當中29 %受訪者表示賭博者或經由其家人曾作出申請。自博彩業高速發展以來,社會一直關注負責博彩問題,聖公會主任劉美怡認為,由受訪者對賭博失調和成癮有較正確了解,以及有近3成受訪者表示賭博者或經由其家人曾作出申請的反映,負責博彩多年來的工作見成效,但是,背後卻隱藏著另一個問題,令到博彩家人的求助不主動(詳見下文)。

受訪者出現情緒困擾

在該調查中,有部分人士有長期的博彩習慣,按參與賭博年資計,1年或以下佔8.1%、1至3年佔12.1%、4至6年佔13.7%、 6年或以上佔最多,有63.7%。而博彩式,過去12個月依次為娛樂場(如百家樂、 骰寶、輪盤)佔72.6%、體育彩票佔21%、角子機佔20.2%、社交博彩(麻雀、撲克牌等)佔16.9%,六合彩佔11.3%。其每月博彩支出也相當驚人,有20.2%表示不清楚每月的博彩開支、41.9%表示1萬元以下、1至5萬元者有29.8%、5至10萬元者有4%、 10至20萬者佔3.2%、20至50萬元者有0.8%。賭得大,是贏得多還是輸得多?受訪者所知賭博者因賭博而造成的債務問題中,欠債5萬元以下者有24.2%、欠債5至10萬元有11.3%、欠債10至20萬元有12.1%、 欠債20至50萬元有8.9%,而欠債50至100萬元者有5.6%,欠債100至500萬元以上者,合計有8.1%。

賭博除了會帶來參與賭博者自身財務問題,間接上也會牽連家人,而且,牽連面除了是有形可見及可量化的東西,如金錢外,還有精神壓力、傳統家庭角色下給予自身的無形枷鎖;該調查顯示,有超過50%受訪者表示因家中有家庭成員賭博而經常或間中感到恐懼、焦慮、不安和憤怒、無望絶望;超過60%受訪者曾協助還債,當中80%累積協助還債澳門幣20萬元內,約10%累計協助還款超過澳門幣100萬元,為此,超過50%需要承擔家庭所有開支,並感到生活水平下降,更有33%曾與賭博者爭吵、大打出手或曾出現暴力對待情況,困境情況值得關注。

調查亦發現,如果受訪家人還債次數越多、金額越大,所受的情緒困擾也越大。 故此,如何協助和輔導賭博者家人正確應對債務危機,甚為重要。調查進一步發現,與家庭角色、傳統觀念有直接關係,讓自己陷入這個深淵。在對博彩者的觀感、呈現「又愛又恨」的情感矛盾,經常要求來回面對親密關係與賭博之間的身份衝擊,兩難位置為家人造成情緒困擾。

有超過4成受訪者認同「作為家人不忍心賭博者辛苦,有責任幫他/ 她還債」,約33%同意「我不想影響家庭成員或對家庭造成破壞, 只好順從他去賭」,可見有一定比例受訪者對如何正確處理家庭的賭債存有迷思,且易受傳統家庭觀念、婚姻承諾或撫養子女的責任等華人社會價值觀影響,令他們不得不協助賭博者承擔起處理債務之責任。加上社會對於「父母」、「配偶」有既定的角色期待,如:「養不教,父之過」,「要和伴侶共患難」等價值觀,令賭博者家人更難認清在協助戒賭路上的角色和責任,讓互累情況日益加劇,彼此在惡性循環中相互折斷。除此,更影響到對外求助、傾訴的動機。

在尋求協助方面,62%受訪者表示網上求助的方式可減低尷尬,更願意求助表達困擾。而有一半受訪者表示曾運用一種或以上的途徑或向專業人員尋求協助,如網上查找賭博輔導資訊、查詢自我隔離措施、使用負責任博彩資訊亭、分別向不同人士如親友、社福機構輔導人員、法律人員、財務分析人員、宗教組織等求助。不過,同時反映另外有半數受訪者可能還處於獨自面對的情況,這與數據中顯示怕被標上「家有爛賭鬼」、「賭徒家人」之身份有關,且當中24%受訪家人表示自己身邊未有足夠的支援。聖公會鼓勵賭博者家人為自己,為家人,可主動建立更多的支援網絡,簡易和便利的網上求助方式是選擇之一,除了向社服機構、博業人士尋求支援,向親友傾訴都是其中一個出路,疏解心中焦慮和擔憂,不宜「單獨承受」,讓壓力及精神狀態進一步崩潰。

倡加大推賭博者家人支援服務

聖公會自2014 年7月運作至2021年12月,接獲來自熱線和網上求助超過22000人次,當中屬賭博者家人求助約佔30%,有上升趨勢,也有年輕化,其中,20多至35歲求助者及家人有增加。歷年求助中,以2019年人次最多,為4249人次,2020年為3501人次,2021年為3114人次。劉美怡表示,疫情兩年來,來自直接參與賭博的旅客(香港、內地)的求助人數有減少,反而賭博者家人求助有上升,可是,當中有不少是由於傳統觀念,自我標籤,令到求助意欲減。她建議,社會要對賭博者家人的標籤去除,為該標籤去污名化,這方面,需要透過社會的持續正面推廣。

該調查發現有73%受訪者表示期望「學習調節個人情緒」,以及近50%期望「強化理財和債務處理的正確觀念」,劉美怡表示,期望藉由調查呼籲社會持續關注賭博失調對家庭之影響,加強社區負責任博彩推廣教育,持續降低對賭博者和其家人的負面標籤,增強情緒支援,其團隊亦會加強面向賭博者家人支援服務,除了現有的熱線和網上輔導外,會開設賭博者網上同行互助小組、強化債務諮詢與輔導,並已製作賭博者家人自處模式 – 自評表單以及倡導10+1個重要自我關顧時刻,鼓勵賭博者家人多從自己需要出發,時刻留意自己身心變化,適時求助。如對此調查或服務有所查詢,歡迎致電24小時賭輔導熱線及網上輔導28230101或向微信帳號skh24hli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