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035號

2022年04月15日

星期五

路樹有罪?

十年樹木 栽也不易

2022-04-15

昔日在松山隧道口的古樹,是當年因當局改變道路轉向而得而以保留

古樹木承載著民眾的集體回憶

『十年樹木』,要培植一棵幼樹成為遮蔭大樹要化費不少時間功夫

菜園路十棵假菩提古樹植於街道兩旁,是城市發展的另一種文化歷史

士多鳥拜斯馬路交通廳對面的鳳凰木古樹凸顯作為路樹消噪音、護環境本色

澳門古樹已日漸減少,應要珍惜保護

近日,有關氹仔卓家村十棵被納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內,樹齡已過百年的假菩提樹,因政府要開闢新路將遭到砍移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坊間多認為不可砍移這十棵古樹,應要原地保護,且上述十棵古樹已被納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依法應受到保護,民間組織為此發起護樹行動,聯署要求原地保留十棵古樹。

城市規劃委員會上月在會上討論氹北一幅三千多平方米的私家地(位於鄰近卓家村菜園路之土地)規劃條件圖草案時,市署代表委員、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提出,該處的開路規劃必然影響菜園路的十棵古樹,建議調整有關規劃,不要動移十棵古樹,羅更指出,澳門樹木已經越來越珍稀,尤其是呢啲超過百年嘅古樹,大家應該係要著力去保護。並稱:『呢個係市署提出嘅一個要求』。

市署要求改規劃護古樹

他亦提到,該十棵假菩提樹已被納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屬三級古樹,根據文化遺產保護法規定,名錄的古樹禁止移植或移除,除非有重大公共利益才允許,市署不主張,冀在現規劃層面討論出更符合公共利益的解決方案。

與會的城規會主席(當時兼任工務局代局長)黃昭文則回應,該主幹道是很重要,屬是區內大動脈,將由基馬拉斯大馬路一直延伸過來直往海灣花園方向,設計是四線行車,也會延伸空中走廊,暫未有其他可替代道路。並認為遷樹是可行的,雖然要完整保留有困難,日後可與署方再商討,盡最大努力去保育好古樹。

會上有委員認為,『古樹搬咗唔死都係幾高難度』,也有委員主張原地保護好古樹。羅志堅直言,要移該處古樹是很高風險、較改規劃更難處理的。羅志堅強調,主幹道規劃不一定要直線,也可以立體交叉處理,如天橋或隧道,可有不同方案,希望保護好古樹這公有財產。但在工務局堅持下,該規劃草案最終獲得通過。

搬移難度高。應原地保育

城規會有關要開闢新路而要砍移古樹的規劃公布後,引起社會關注,坊間多認為,卓家村菜園路的十棵百齡古樹,經已納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內,政府就應依法去保護古樹,不能砍移,若因此而移去古樹,即是『因發展、樹有罪!』,應是改道保樹,而非移樹開路。

對於土地工務局堅持要市政署『搞掂』上述十棵古樹,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林翊捷 (城市規劃師) 指出,城市規劃委員會、土地工務局無權決定移植或不移植古樹名木。根據《文化遺產保護法》第一百零六條,那是文化局和市政署的職權。雖然《文化遺產保護法》沒有明文規定移植古樹名木的程序,但根據《文化遺產保護法》的精神,若是基於『重大的公共利益』而要移植古樹名木,最後應由行政長官決定。

林翊捷表示,現階段完全看不到移植菜園路十棵古樹名木的『重大的公共利益』。因為那些古樹名木的周邊土地仍未發展,只要周邊土地的規劃稍為配合,早前規劃的道路未必沒有修改的空間。他並稱:一如坊間不少意見,『道路是可以轉彎的』。林並認為,最理想的做法是在不影響地積比率的情況下,利用周邊地段新建道路。不植移十棵古樹名木,不只符合法定基本原則,將十棵古樹名木的區域規劃成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也對未來的居民更為有益。

改路留樹對居民更有益

對於土地工務局要求移走該十棵古樹問題,文化局只表示:對已被列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的樹木,因涉及古樹的管理、維護及處理等專業技術範疇,文化局在接到相關諮詢後,會向具職權維護樹木的公共部門諮詢意見,並按其專業評估為依據作出相應的意見回覆。

一如羅志堅所指,澳門樹木已經越來越珍稀,『澳門古樹名木』更日漸少,據市政署(前民政總署)於二零一三年出版的『樹載濠情──澳門古樹名木』一書的資料顯示,當年被納入『澳門古樹名木』內的樹木有近千一株,經過不足十年後,『澳門古樹名木』現只有六百多棵,要保護都來不及,仍因要開新路砍移難得的相連十棵古樹,為發展而怪罪於古樹。

因保護古樹而需要改闢車道規劃,多年前也曾有過,當你駕車經士多鳥拜斯馬路轉入松山隧道往新口岸區時,可察覺到為何車道要偏向左轉,繞過一座小建築物才能進入松山隧道,在築建此道路時為何不直接『拉直』,省卻一些工程?其中主要原因是隧道口原有一株古樹;當年澳葡當局在開建松山隧道時,將原設在上述路口的市政廳清潔科整座建築物拆卸,在建築物旁邊的一株古樹亦欲砍掉,消息被一些葡人社團知曉,提出反對,並進行了『護樹行動』,最終當局修改有關工程,古樹得以保留,雖然原於此處的老榕樹,於年前已因根部損壞而要移去,事件也見證此處的道路城規發展。

三月初春,最宜植樹。每年的三月中旬,在植樹節的前後,市政署都會舉辦『澳門綠化週』活動,包括植樹、派發植物物、舉辦專題展覽、講座等等,並會進行大型的植樹活動,更會邀請包括特首等高官參與,今年且推廣介紹澳門的原生樹種、古樹名木等資訊,目的是鼓勵大眾,承傳愛綠,共建綠化宜居美好城市。

植樹節定立的目的,就是要激化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環境。諷刺的是;剛於三月中,城市規劃委員會通過,要將氹仔卓家村菜園路十棵年逾百年的假菩提樹砍移,將前人種下讓後人遮蔭的古樹剔除,與植樹保護環境意念背道而馳。

被土地工務局要求砍移的十棵古樹,植於卓家村菜園路兩旁,是逾百年前先輩為讓後人路過時有遮蔭處而植,因為當局要在該地段開闢新路發展規劃,故欲將十古樹砍移。社會對砍移十棵古樹反應很大,坊間多認為要原地保育,開新路應要尋求其他方案,不能將有地區歷史文化的古樹移去、傷害。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指培養人材不容易,需要經過幾代才能見成效。其實十年樹木亦要花不少心機功夫,因為將幼樹培植至大樹歷程中,樹木會經過不少的風吹雨打和其他因素影響而損壞,而樹木對生態環境的好處影響甚大,樹木是與人類和自然環境的關係是息息相關的,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更顯得樹木的重要性。

大樹遮蔭保護環境

卓家村菜園路十棵假菩提古樹植於街道兩旁,是典型的路樹,路樹最容易受街道和空曠環境影響,包括狂風暴雨而損毀,路樹除消除噪音,散發新鮮空氣外,更為行人庇蔭,俗話說『樹大好遮蔭』,人們當然喜歡在大樹下乘涼。

路樹,可說是澳門城區的一種特色,然而在市區擴張發展下,昔日不少有優美路樹環境的地方已日漸減少,幸仍有一些大樹還守著市區的道路旁,保存著路樹的特性──為行人遮蔭,降低車輛噪音、廢氣。例如南灣大馬路、士多鳥拜斯大馬路、提督馬路、民國大馬路等多處舊街道,仍見有參天的古樹,盡顯其『老當益壯』的氣派。

澳門受文遺法保護的古樹有六百多棵,當中有部分已經歷兩個世紀,是城市發展的另一種文化歷史,這些老樹都是經過不少風風雨雨,是歷史的見證,亦與地方發展,環境改變關係密切,古樹的種植歷史與地區特色,是寶貴的本土文化的一部分。

古樹是寶貴本土文化

就十棵古樹或會因開新路遭移去事件,民間團體多認為不可行,澳門園景綠化促進會理事長梁冠峰就表示,大家都要清楚古樹是如何珍貴。在城市裡,古樹對生態、歷史、文化、教育、科學都有重要意義。特別為土生土長的居民,對古樹懷有濃厚的情意。他又道出,『有古樹喺身邊,係我哋嘅幸福』。

梁冠峰坦言,古樹猶如「我們的前輩」,一直生存下來,代表著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對於當局提出新建道路而要移植古樹,梁冠峰希望政府說清楚依據,既然已有法律,大家應該依法辦事,各個部門應該依法履行職責,做好保護古樹的工作。他提及,文化局作為《文化遺產保護法》的主導部門,對於保護卓家村的古樹有重要角色。

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估計,十棵假菩提樹在菜園路至少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年,樹根約是樹冠的一點五倍,如同百歲老人。若留在原地,相信可再存活一百年。若移植,相信續存不超過二十年,甚至不超過十年;因為,百年古樹的樹根在地下又深又廣,移植必然令其受到損害。

陳俊明稱,現時在菜園路的,不只是一棵古樹,而是十棵,十棵假菩提古樹密集叢聚一起,莫說在澳門,在其他地方都是少有。他提出;在其他城市的建設,例如大型商場,其設計可以令到一棵古樹繼續在原地存活,絲毫不受發展所影響;因為,社會普遍認為,為了下一代,保護生態的裨益更大。

原地存活對生態環境裨益大

陳俊明坦言,為了官員的便利,為了商人的利益,不理科學,不理民意,不考慮生態環境等等,完全是想做甚麼就做甚麼的話,城市規劃再沒有意思。

為保護十棵百齡古樹,團體『綠野之友』日前發起『聯署要求不遷不斬!原地保留!』,讓寶貴生態留給下一代。協會表示,該十棵假菩提樹起碼已有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年歷史,亦是澳門生態重要的組成部分,有不少雀鳥、蝴蝶、蜜蜂生物棲息。且其根系恐怕已連成一體,形成一個以真菌為媒介的共生網絡,甚至延伸出更遠的地方,自成一個具規模的生態系統。

協會又指出,在世界上連續十棵百年假菩提樹共生的情況非常見,具有生態旅遊的潛力。再者;卓家村作為氹仔最古老村落,可把村落遺跡、關帝廟及其他村內廿多棵的古樹,串連成一個新旅遊景點,為澳作為休閒旅遊都市作出一份力。

對於民間反對移走十棵古樹,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回應傳媒時稱:「肯定有聽 (反對聲音) 啦!不是聾的!大家放心!我覺得,我們沒有說一定要移植全部。當然,社會有意見,我們一定聽取。」

冀望當局能聽取民意,尋求其他開路發展方案規劃,原地保育古樹,讓古樹歷史文化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