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末日鍾?

許正宇:香港銀行體系結餘與資金外流無關

2022-09-08

許正宇正接受中通社記者專訪。(香港中通社)

【香港中通社9月7日電】(記者殷田靜子 崔靜雯)自5月來,香港金管局頻繁入市承接港元沽盤,銀行體系結餘明顯減少,社會上將此視為“香港經濟末日鍾”。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澄清,銀行結餘數字與資金外流無關。

許正宇指出,銀行結餘是聯繫匯率制度的一部分,結餘減少也是預期之中。

聯繫匯率制度自1983年10月17日在香港實施,透過嚴謹、穩健和透明的貨幣發行局製度,使港元匯率保持穩定在7.75至7.85港元兌1美元的區間內。

許正宇分析,過去美息上漲,香港跟美國存在息差,市場套息活動活躍;當香港利率提升後,息差減少,套息活動也少了,這都是聯繫匯率制度的一部分,所以不存在資金外流這一說法。

近期,香港股市交易萎縮,每日交易金額經常不足千億港元,港股是否被“邊緣化”?

在許正宇看來,股市交易萎縮不僅僅體現在香港,也是國際趨勢,因為俄烏戰爭國際關係的變化、美國壓抑通脹加息、歐洲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其實香港的股票市場、資本市場是鏡子,反映經濟趨勢、狀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無形中體現國際變化和情況。”

香港是一個小而開放型經濟體,許正宇認為,如果香港經濟要進一步發展,中國內地以及國際的經濟也須持續發展。但外圍經濟情況難以掌控,香港要做好自己,在力所能及下把經濟搞好,是目前的重點。他強調,香港繼續提高競爭力,要優化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市場的安排、積極推動科技企業來港上市。

面對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許正宇認為,香港金融市場要進一步發展,應該超脫悲觀情緒看到世界的大趨勢。他提出三個措施,包括數字化、去中心化、以及推動綠色金融。

人才流出恐失金融地位?許正宇:機會就在香港

近年來香港人才流失,恐影響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7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強調,中國內地及香港特區一定是亞洲經濟增長的動力,相信人才永遠跟著機會走。

據統計,在第五波新冠疫情下,香港2022年首季就錄得人口淨流出逾14萬,其中有部分為外派人員。

在許正宇看來,隨著各個經濟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才不僅是香港面臨的困難,也是全世界面臨的挑戰。為了進一步提振香港金融服務業競爭力,如何培訓本地人才、吸納國際人才,始終是特區政府的重要課題,財庫局也在不遺餘力地推動相關工作。

財庫局已經落實了幾項本地人才培育計劃。許正宇介紹,包括擴大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計劃、讓行業內自主組織推動業內培訓、推出綠色金融培訓讓業界掌握更多行業新趨勢。

除了培育本地人才,也需要吸納八方之才。許正宇強調,近期香港人才清單中已加入資產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人才類別,讓有相關專長的國際人才更好地落戶香港。

除此之外,許正宇補充道,香港應給予人才發展空間。例如特區政府推出第二輪資助計劃,就是讓金融科技公司發明的產品與金融企業對接。目前,香港已有逾90個關於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務落戶至金融機構,涵蓋理財科技、監管科技,數據運用等。

通過培育人才、吸納人才以及給予發展空間,許正宇相信能更好地推動金融市場發展。

至於人才流失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否有必然聯繫?許正宇強調,人才一定是隨著機會走的,機會就在國家、就在香港特區。

他進一步指出,從中長期來看,內地與香港一定是未來亞洲經濟增長的動力。香港一直以來是國家和境外的融資中心,一系列與內地互聯互通的項目,使得國際資金能通過香港踏入內地。因此,不論是股票、債券還是私募基金等其他投融資活動,一定會匯聚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