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一步優化中外人員往來

2023-01-14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李純)1月8日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以來,中國採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優化中外人員往來。新政實施後,出入境人數有何變化?新變異株會否引起新一輪疫情?採取對等入境限制措施又有何考量?在13日的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此進行回應與解讀。

出入境人數增長近半

“乙類乙管”實施以來,中國出入境人員數量呈現穩步增長、有序恢復的態勢。據國家移民管理局邊防檢查管理司司長劉海濤介紹,1月8日至12日,全國移民管理機構日均檢查出入境人員49萬人次,較“乙類乙管”政策實施前上昇48.9%,是2019年同期的26.2%。

劉海濤還表示,1月8日以來,內地居民申辦出入境證件人數135.1萬,較政策實施前增長129.4%。其中,普通護照申請35.3萬人,較政策實施前增長89.8%。往來港澳台的證件簽注申請99.8萬,較政策實施前增長147.6%。

國際航班近期也呈現增長態勢。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副司長孔繁偉表示,本周國際客運航班預先飛行計劃數量為563班,通航國家63個,分別恢復至疫情前的6%和87.5%。

“未來一段時間,隨著國際航空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提昇,預計國際航空運輸生產將繼續保持穩步恢復態勢。”孔繁偉說。

保留登機前48小時核酸檢測等措施

實施“乙類乙管”後,中國對來華人員取消了向中國駐外使領館申報健康碼、入境後集中隔離等要求,但仍保留登機前48小時核酸檢測等措施。

為何保留相關措施?是否會對人員往來產生影響?回答中新社記者相關問題時,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吳璽表示,“乙類乙管”不是乙類“不管”,“我們要防的是病毒的跨境傳播,我們要便利的是人員跨境流動”。

她指出,要求來華人員在登機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是為了確定旅行者沒有受到病毒感染,也是確保其旅途更加安全,防止病毒擴散。落地後,海關對有症狀或申報異常人員進行抗原檢測,是為了早發現、早治療、早隔離。

“如果旅客本身沒有什麼症狀或者沒有被病毒感染,這些措施對他們的旅行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吳璽說。

XBB未引發中國本土疫情

新冠疫情尚未結束,病毒仍在不斷變異。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表示,截至1月10日,全球已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重組體72種,其中主要流行的是XBB及其亞分支。

據他介紹,自去年10月至今,中國累計報告XBB本土病例16例,均為XBB.1進化分支。從去年12月1日到今年1月12日,中國監測到本土XBB感染病例僅有1例。同期,XBB及其亞分支的輸入病例有33例,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

陳操指出,中國面臨XBB及其亞分支的輸入、引起本土關聯病例的風險較大。“但就目前我們國家監測的數據來看,XBB並沒有形成本土流行。”

入境措施調整後,變異毒株一旦傳入中國,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疫情?

陳操對此表示,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感染具有免疫記憶,即使出現新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引起本土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極低。但是對於脆弱人群、高風險人群,可能出現因新的奧密克戎變異株輸入而造成的感染甚至二次感染。

反對將疫情政治化

中國宣佈實施“乙類乙管”後,許多國家對此表示歡迎,對中國的抗疫政策抱有信心。也有少數國家罔顧科學與事實,單獨對中國採取入境限制政策。中方對此採取了相關對等措施。

吳璽指出,沒有哪個國家會允許其他國家對自己實施歧視性政策。中方對這些國家採取的對等措施,是為了維護中國公民的正當權益,也是為了維護國家之間人員的正常往來。希望有關國家能够盡早取消針對中國的歧視性措施,確保兩國關係積極發展。

劉海濤也表示,少數國家針對中國公民入境採取過度和歧視性限制措施,國家移民管理機構已採取對等措施。“各國的防疫管理措施應當科學適度,不應有歧視性做法,不應影響國際間正常的人員流動和交流合作。”

“我們理解各個國家採取合理的防疫措施,”吳璽說,“我們反對的是採取歧視性的做法或者是把疫情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