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聞集納

2023-05-09

澳門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周日澳門科學館會議中心舉行

Δ為響應5‧18國際博物館日,澳門20間博物館聯合舉辦文博界年度盛事“2023澳門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開幕儀式將於5月14日(星期日)下午2時在澳門科學館會議中心舉行,當日設有攤位遊戲、工作坊及線上遊戲等活動,歡迎公眾參與。

國際博物館協會自1977年起,將每年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旨在喚起公眾對博物館的關注,共同推動文博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本年度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本澳各博物館紛紛推出線上線下活動,展示各自的精彩所在,突顯澳門人文薈萃的文化底蘊,為社區營造濃厚的文博氣息和節日氛圍。

嘉年華當日,各博物館設有豐富的活動,當中主要包括攤位遊戲:博物館多面睇、同善堂涼茶配方猜猜看、科學巨人對對碰──認識中國科學家小遊戲、“海岸尋寶”及“一矢中的”互動遊戲等;體驗活動:從認識澳門博物館展品開始、AR美好生活拍照館等;工作坊:色彩交響──套色版印工作坊、玩‧樂‧印賽車環保袋工作坊等。此外,各博物館於5月指定時間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並設有展覽、工作坊及導賞等慶祝活動。有關活動詳情及參加方式可瀏覽“澳門的博物館”網站(www.museums.gov.mo)。

今屆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於5月14日至6月4日推出“2023澳門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線上遊戲”,市民可透過掃瞄遊戲二維碼進入遊戲頁面,完成指定任務獲取遊戲積分,便可兌換獎品及參加抽獎,獎品豐富,包括博物館的精美禮品及超市禮券等。如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988 4000與林先生聯繫。

2023澳門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的主辦機構包括: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中西藥局舊址、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冼星海紀念館、澳門林則徐紀念館、典當業展示館、消防博物館、海事博物館、通訊博物館、路氹歷史館、聖若瑟修院藏珍館、葉挺將軍故居、鄭觀應紀念館、澳門大賽車博物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澳門保安部隊博物館、澳門科學館、澳門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及龍環葡韻。

二零二三年第一季公司統計

Δ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首季新成立公司按年增加189間至1284間,其中經營批發零售業和工商服務業的分別有515間及354間。由於2022年同季有資本額較大的金融業公司成立,導致今年首季新成立公司的註冊資本總額同比下跌96.3%至4.9億元(若剔除相關資本額較大的金融業公司作比較,同比跌幅為3.9%)。同季解散的公司有222間,撤銷資本2.6億元。

新成立公司資金來自澳門和香港的分別有1.6億元及1.3億元,各佔總額31.5%和25.3%。來自中國內地的有8489萬元,其中廣東省和浙江省分別有3445萬元和1394萬元;來自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資金合共3315萬元,珠海市佔84.0%。按股東組合統計,全為澳門股東的新成立公司有869間,由澳門及其他國家或地區股東合組的有124間。

按資本額劃分,新成立公司註冊資本少於5萬元的有937間,佔總數73.0%,對應的資本(2417萬元)佔總額4.9%;註冊資本在100萬元或以上的新成立公司有37間,資本額(4.2億元)佔總額84.0%。

市政署設流動資訊站 普及愛護動物及飼主責任

Δ市政署將與動保團體合作於5月至12月期間,在全澳多區舉辦“毛孩預備班─寵物資訊站”活動,透過攤位遊戲及展覽等形式,普及養寵知識、飼主責任等資訊。

活動每月舉辦一場,現場設有攤位遊戲及資訊展覽,由“毛孩預備班”社交媒體專頁吉祥物“校長橘爺”及“班主任Miss毛”擔任宣傳大使,走進社區進行多元化教學遊戲,讓參加者從玩樂中了解《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及做個盡責寵物主人等資訊,宣揚愛護動物、守護終生、支持領養代替購買的理念。

飼養寵物是一輩子的責任,歡迎市民、家長帶同小孩到場參與,寓學習於遊戲,並贏取禮品。參加者只需完成現場四款攤位遊戲,便可帶同已蓋章的集點卡,到獎品換領處領取限量吉祥物抱枕乙個,先到先得,送完即止。主辦方亦會因應 天氣狀況等因素調整活動安排,活動日程如下:

文化傳播月藉互動體驗與大眾分享城市美學

Δ由文化局主辦的“文化傳播月”活動早前圓滿落幕,活動包括以建築與自然美學、藝文空間、非遺技藝傳承、文化職業體驗等為主題的講座及藝文體驗活動共42場。文化局未來將持續積極推廣生活美學,以文化藝術連結生活,與市民一同發掘城市空間與世遺文化,提升美學觸覺與素養,滋養心靈。

“文化傳播月”的活動覆蓋整個4月,以多元活動向市民推廣城市美學與藝術文化。“美學說”特邀內地著名建築師王澍,分享其建築理念及建築設計的靈感來源,解析中國傳統美學中建築與自然環境連接的智慧,內容精彩獨到,為觀眾帶來啟發,講座設有網上直播與回放,有興趣者可重溫。

為讓社區不同層面的市民與藝文愛好者,都有機會透過“文化傳播月”接觸藝術,文化局分別與不同機構組織社區專場:邀請善明會的長者義工參加“水彩明信片工作坊”;邀請婦聯組織親子家庭,參加“劇場零距離——多媒體兒童劇《看不見的朋友》+後台體驗”;與扶康會合作,讓該會會員一同跟隨師傅在“唐餅技藝工作坊”學習技藝,各活動均收獲好評。

連串工作坊與體驗活動亦各具精彩,“傳承‘手’藝”活動讓參加者在世界文化遺產景點與工業遺址下,親手塑造相框、簇絨地毯、霓虹燈油畫等具景點元素的藝術作品,多角度欣賞與瞭解世遺建築之特點;“藝‧嘗空間”帶領參加者遊走於饒宗頤學藝館、澳門文學館及戀愛‧電影館,認識本澳特色文化空間及其內涵;多場“藝文零距離”提供接觸多元藝術種類的機會;葡撻與唐餅製作活動,讓參加者親身體驗非遺技藝的獨到之處;“文化職場實習生”則安排參加者短暫擔任圖書館管理員與博物館館員,親力親為體驗文化工作日常。

“文化傳播月”的活動涵蓋世遺、非遺、文學、電影、劇場、音樂、建築等多個藝術文化範疇,冀藉此與市民大眾一同認識澳門的文化潛力,培養對美的體會與對城市生活的關注,提升藝術文化興趣。文化局將繼續致力做好推動文化發展的工作,並持續走進社區,拉近市民生活與藝術的距離。

統計局與金管局合辦高等院校官方統計專題講座

Δ為加深高等院校學生對官方統計和統計指標的瞭解,統計暨普查局(統計局)與澳門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日前於聖若瑟大學舉辦“高等院校官方統計專題講座”,介紹官方統計編制工作,並講解本地生產總值(GDP)及澳門金融穩健指標(FSI)等常用統計指標。講座共有約50名來自商學及法律學院的師生參與。

講座上,統計局代表余穎思介紹了澳門統計資料體系的組織架構,以及兩個官方統計編制機關─統計局與金管局的職能和統計項目。其後,統計局代表馮子維介紹了本地生產總值(GDP)的基本概念、計算方法和應用,並分別透過支出法及生產法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GDP)簡述疫情下澳門經濟及產業結構的變化。金管局代表陳永泉介紹了澳門金融穩健指標(FSI)的概念、數據分析和優化工作。兩局代表亦向學生示範於網上查閱官方統計資料的方法,並鼓勵同學透過正確運用統計數據,以科學和客觀的方法進行研究、分析及規劃。講座設有交流討論環節,與會者與兩局人員積極就官方統計的應用等議題進行互動交流,反應踴躍。

統計局與金管局冀望持續走進校園,舉辦各類官方統計專題講座,以提高本澳青少年對官方統計的認識和應用。

滿懷信心一起邁向未來

Δ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與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第六次聯合舉辦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於2023年4月15日我國第八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當天揭幕,展期至5月15日。截至5月4日,展覽已吸引逾37000人次進場參觀,專題網站也錄得超過890000次點擊瀏覽。

是次國安展共分為序章和五個專題部分,其中,第四部分以“務實合作攜手發展滿懷信心一起邁向未來”為主題,當中闡述了特區政府持續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廣泛開展區域合作,攜手共謀發展;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重大政策落地實施;構建未來發展藍圖,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等內容。

澳門特區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持續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葡語系國家加強聯繫,並與內地各省市及香港特區拓展更廣泛交流與合作,攜手共謀發展。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方面,港珠澳大橋澳珠口岸、橫琴新口岸和青茂口岸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高效通關模式,以及“澳車北上”政策等,進一步促進了大灣區互聯互通。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局一年多以來,出台了多項政策措施,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年2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發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推動實現琴澳一體化發展,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以及澳門居民生活、就業,提供了新的空間。同月23日,《關於金融支援橫琴粵港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出台,助力內地與澳門的金融合作,為橫琴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撐。

同時,澳門特區政府在促進經濟復甦、提振整體經濟的同時,堅持不懈地採取“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優化產業結構。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設於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綜合體,展期內每天早上10時至晚上8時免費對外開放,歡迎市民及遊客前往參觀。展覽也設有專題網站(https://eesn.gov.mo)展示展覽內容,供公眾瀏覽,網站中設置了可作360度觀看的虛擬展間,並有聲音導賞,讓瀏覽者如置身現場觀展。

國安展自開放以來,以結合文字、圖片和視頻多樣化的豐富內容,吸引了不少本澳居民、社會團體、公共部門人員、青年及學校組織學生前往參觀。

澳大邀中科院院士葉培建談中國航天

Δ澳門大學將於5月11日舉辦“大學講壇”講座,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暨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擔任講者,就“發揚航天精神,發展中國的航天事業”為題發表演說。講座將線上線下同步舉行,歡迎有興趣人士參加。

葉培建是中國航天專家、國家重大航天工程的領軍人物,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他曾任中國第一代傳輸型偵察衛星系列總設計師兼總指揮,為中國第一代長壽命傳輸型對地觀測衛星的研製作出了系統而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任太陽同步軌道平台首席專家;任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為首次繞月探測工程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嫦娥系列各型號及火星探測器總指揮暨總設計師顧問,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主導的國際合作“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工程”總設計師,以及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

是次講座,葉培建將分享並宣揚中國航天人孕育的航天精神,並探討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中國近年在應用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重大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他也將分析背後原因,並闡述航天人為建設航天強國所懷的壯志和使命。

講座將於5月11日(星期四)下午2時30分以普通話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線下講座於澳大聚賢樓多功能廳(N1-G014)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