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跨境」融合激活大灣區經濟活力

2023-08-09

【特稿】一個被定義為“最具活力的世界級灣區城市群”怎麼可以少得了相互之間的自由往來,無論是人、貨、金融,還是彼此之間的制度,想要在三個不同制度之間找出一個共通點達至平衡,那無非就是相容、適應、創新到重生。粵港澳大灣區被定義為中國最市場化和最開放的國際化都市群,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三地的通關機制幾乎讓三地陷入各自為政的地步,無論是居民相互往來,還是三地貨物交易,在此制度之下雖然近在咫尺卻只能望洋興歎,自由往來難如登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經此一事幾乎也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存在的弊端都曝露出來,在三地恢復通關措施逾半年後,經歷經濟復甦的過程中,也正是將存在於現實中的問題一一進行解決的時候。

作為現代化國際都市,發展金融產業無疑是貼合區域融合最貼切的一步,而澳門作為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當然不能與國際金融插肩而過,而且在大灣區的融合中,無論對於本地居民還是國內的居民來澳投資理財,這一點都是實際存在的事實,所以發展跨境金融是當下面對大灣區創新融合的時代中,最不可缺乏的產業之一。跨境支付的便捷可謂是跨境融合方面最具成就的一面,當然,對於大額的跨境交易就離不開跨境金融合作。區域協調發展離不開金融手段,只有互聯互通構建一體化的金融體系,才能夠更好契合三地之間存在的規則對接,當前本澳的債券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品種不斷豐富並積極與國際市場對接,私募基金和綠色金融也得到起步發展,融資租賃在跨境資產轉讓方面更取得突破,澳門跨境金融平臺建設取得初步成功,配合特區政府“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與內地業界聯手培育現代跨境金融新業態,相信未來絕對是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最不可或缺的產業。

“跨境”這個詞是無時無刻不迴響在我們耳邊的詞彙。“澳車北上”、“港車北上”,無不體現在大灣區融合過程中,讓我們的生活半徑在逐步擴大,可能下一階段開放的區域就不只限於廣東省境內,那時候你看見的可能就是全融合,“油門一踩”條條大路通全國,屆時不僅只是人流入內陸各大省份,在制度規則的進一步融合創新之下,可能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就會通過港澳跨境轉運,經過“澳車北上”、“港車北上”輸送到全國各地。而這一步伐在昨(8)日又邁出堅實的一步,港珠澳大橋澳門跨境貨物轉運站的正式啟用,對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起到重大作用,長遠看對於促進跨境貿易,為大灣區的外貿發展,甚至是新興的跨境電商發展都注入新的動能。

港澳間貨物陸路運輸管道的開通為港澳物流業帶來新機遇,從長遠看對大灣區甚至來自全國各地的貨物透過港澳輸出到世界各地起到“試運行”的作用。正如香港海關關長何珮珊8日在《大公報》撰文透露,香港海關正積極與珠海市政府及內地海關推展“空陸鮮活食品快線”先導計劃,希望把內地的優質高端產品更有效、更安全地走出國門開拓海外市場。另外,把外地鮮活產品引進內地市場,讓內地民眾在消費上有更多選擇,在食品安全上亦更有保障。也正如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局長戴建業所表示的,相信港珠澳大橋澳門跨境貨物轉運站正式啟用後,港澳兩地物流運輸可以在海運和陸運雙軌並行中產生互補作用,這無疑也將進一步促進兩地的貿易活動,有助進一步深化港澳合作,充分發揮兩個特區的綜合優勢,對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起到很大作用。

--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