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學者信特區可建好智慧城市

2023-09-25

公總舉行研討會,讓講者和與會者互動交流。

【本報訊】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辦公共行政學術研討會探討「智慧城市建設」。有內地學者認為,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特區政府「摸著石頭過河」,難免會有失誤、受教訓,但有信心當局可以做得好。

研討會邀得清華大學教授孟慶國、復旦大學教授鄭磊與大連理工教授張銳昕以「智慧城市建設」為主題作演講,並和與會者交流。主辦單位期望研討會為特區政府公共行政改革提供借鑒和建議。

對於行政當局就智慧城市建設、數字化、訊息化工作,張銳昕認為,政府在整個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反思反省,然後改正。本澳政府在五年發展規劃中就此徵詢民意,實做得非常好。當局只要針對每次民意反饋再修改規劃,因應公眾需求清單去決定做甚麼。

她直言,在現時「摸著石頭過河」階段,應容許政府可能有一些工作失誤或教訓,但她們有信心澳門當局可做得更好。

有與會者關注智慧城市建設對部分人的影響,如疫情期間長者使用健康碼,又或外國旅客若他們僅手持人民幣沒電子支付,就無法到便利店購物、截的士,到景觀參觀須經網上預約而不能直接現場辦等狀況。

孟慶國回應坦言內地確實有一段時間存在相關情況,不只是外國人遭遇問題,他們「自己人」到一些機構也同樣會遇上,如沒手提電話上不了公車、進不了大樓,尤疫情期間,現時情況已有改善。

他強調,對設施和機制的數字化首先是要包容和普惠,能覆蓋多種人群、回應不同需要,即使沒有手提電話也提供渠道解決問題,有關方面需要探索應對。

張銳昕也答道,長者在實際使用政府電子化服務時遇到許多困難,政府對這樣的邊緣人群應更多給予關懷和安排,容許這些人群使用傳統手段,否則只會徒增許多困難和煩惱。

也有與會者關注政府數據開放之處理和成本問題。鄭磊說,開放原則應以需求為導向,若屬普惠數據,由政府處理,而若屬商業、市場應用的數據,則該由企業負擔成本,這可確保當局動力,畢竟「免費沒好貨」。

研討會昨假皇冠假日酒店舉行,獲中聯辦社工部副部長姜正宇、政發局局長張作文、法務局副局長盧瑞祥、生產力副理事長曾澤瑤,以及全國人大兼工聯會長何雪卿等嘉賓出席開幕。澳門基金會贊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