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555號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海上防衛堡壘

變景點

2023-12-22

東望洋砲台的牆身主要結構由花崗岩石建造

炮台平台下層安放備用的風球訊號

東望洋炮台上的『棱堡』式建築物

炮台平台下層安放備用的風球訊號

東望洋砲台堡壘是澳門現存保留得最完整的一座古炮台。

松山軍事隧道挖建在韋東望洋炮台下與炮台堡壘和燈塔連成防衛點

松山軍事隧道現已成為旅遊展示區走廊,擺放了一些珍貴歷史圖片

松山軍事隧道內昔日設置的低耗能裝置發電機是當時現代化設備

東望洋砲台入口處頂端,豎有一個大型的船錨

昔日炮台下軍事隧道軍人休息室

每年七月份,當局都會在月內的週末和週日,開放東望洋燈塔,讓大眾進入燈塔內及頂部參觀,登塔人士可從澳門最高處眺望珠江口、外港一帶景色。開放燈塔讓大眾進入參觀選擇在七月份,是因為七月十八日是澳門海事及水務局成立的日子,被人稱為海事日。到過東望洋燈塔瀏覽的人士,都會看到在燈塔下方、炮台入口處頂端,豎有一個大型的船錨,凸顯東望洋燈塔與東望洋炮台,對澳門海事方面有極為密切關連。

東望洋燈塔建今已逾百五年,此座名為GUIA(Farol da Guia)的燈塔,其取名是因為燈塔建於東望洋炮台(Fortaleza da Guia)上面,因此東望洋燈塔與東望洋炮台及同是建在炮台山崗上面,與燈塔側邊的雪母聖地殿教堂(Capela de Nossa Senhora da Guia)是連成一體的。共同列入為東望洋山三大名勝古蹟,東望洋燈塔建於一八六四年,雪地聖母殿教建於一六三七年,而東望洋炮台始建於一六六二年,是與大三巴炮台(聖保祿炮台)般同有盛名,是澳門現存保留得最完整的一座古炮台。

與大三巴炮台同負盛名

東望洋炮台的興建,是因為在一六二二年的葡荷澳門戰役後,駐澳門葡軍『兵頭』──當時的首任澳督馬宜加路也(Mascarenhas)感到澳門的海事防衛力不足,故主力在澳門的海岸和高點興建多座炮台,東望洋炮台是其中一座,亦同時是建於最高點的海防炮台。

此座炮台約在一六三七年至一六三八年建成,炮台面積約八千六百平方英尺,周圍城牆高六米,炮台只有一處入口,拾級可轉上炮台上的平台。炮台的牆身主要結構由花崗岩石建造,女兒牆不作雉碟式設計,而在架設大炮的位置,女兒牆則稍為降低,炮台是澳門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之一。由於位處澳門最高點,除起到防禦外敵來犯作用外,亦可作觀測天氣變化,炮台在建成後,與早期建造的大三巴炮台和媽閣炮台,連成一道海外軍事防衛線。

曾是最強海岸防衛堡壘

建造東望洋炮台,主要是為防禦外敵入侵,而隨著不同時代的軍事防禦需求,炮台的設計和建築亦有所調整和更改。建今已有三百八十多載的東望洋炮台,是現存唯一經歷過澳門三次要塞化,並進行配合軍事防禦修建的炮台。城市規劃師林奕捷在一個名為『城堅炮利──城市防禦四百年』的講座上指出,在一六二二年的被葡人稱為『勝利之戰』的『澳門戰役』後,葡人便增建城堡式炮台,亦是澳門第一次要塞化,至十九世紀中、末葉,澳門進行了第二次要塞化,此時期葡人全面管治了澳門,澳葡在青洲、望廈都增設了炮台,加強澳門的防衛力,當中包括對清朝。

到二十世紀,澳門作出了第三次要塞化。在一九三一年對東望洋炮台進行要塞建設,當時正值國際戰事頻密,在國際情勢複雜環境下,澳葡政府為要做好防戰準備,在東望洋炮台下的山體,建造一個大規模的軍事防禦系統,整個系統由燈塔、炮台、堡壘和防空軍事隧道及駐兵營房組成,並於一九三一年挖建了松山軍事隧道,且將軍事防禦系統整個區域列為軍事禁區。

經歷三次要塞化建設

整個軍事防空洞由四組防空隧道組成,最長為四百五十公尺,最短則只有四十七公尺,防空洞內的軍事設置緊貼當時的現代化需求,當中包括有使用較為先進,低耗能裝置的發電機,並有休息室、貯油池、海岸炮,和多種武器彈藥,以及登上燈塔、炮台的升降機等設備。

東望洋炮台面向外港,其裝置的大炮火力亦相對較強勁,置有150-200毫米大炮,射程十六公里(相等於澳門至大嶼山半程)。

在太平洋戰事結束後,東望洋炮台仍被列為軍事禁區,到一九六二年,駐守炮台軍事防禦系統的軍人,才開始撤離軍事隧道,在一九七四年的葡萄牙『鮮花革命』後,葡駐澳軍事政策改變,東望洋炮台不再是軍事;而因為東望洋燈塔是航道明燈,為海事服務,東望洋炮台便交由當時的港務局管理,並由水警稽查隊(澳門海關前身)派員駐守。炮台又因設有懸掛風球訊號,故此部分屬氣象局管理。在被列為澳門名勝古蹟景點後,管理燈塔的單位增加,除港務局、氣象局外,還有旅遊局、文化局和市政廳(市政署前身)。

昔日軍事防空隧道變展覽區

現今,東望洋燈塔屬海事及水務局管理,炮台下的公園、休憩區、防空洞由民署管理,風球訊號當然是氣象局負責,整個景觀範圍建築物都是世遺文物,故此亦是文化局負責範疇。

在一九三一年挖建,東望洋炮台下的原屬於軍事用途的松山軍事隧道,經當局進行修葺後現已成為旅遊展示區走廊,擺放了一些珍貴歷史圖片,介紹有關澳門的近代發展歷史。整個松山軍用隧道分為A、B、C、D共 4組,其中A、B、C組由市政署管理,現時A、B兩組軍用隧道免費對外開放。A組隧道啟用時稱為:松山防空洞展示廊,松山炮台正下方,於二零零三年十月初正式對外開放。B組隧道,位於松山自然資訊站附近,長度是松山軍用隧道A組的四倍,全長207米,設有七個入口,於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日正式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