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聞集納

2024-01-22

新階段“大腸癌篩查計劃”1955至1969年出生人士1月22日起可預約

△為促進居民健康,提升生活質量,衛生局推出新一階段“大腸癌篩查計劃”,篩查對象繼續為55至69歲的澳門居民,目的是通過特定大腸癌檢測,達致早預防、早發現和早治療。若符合以下條件者:

1、持有效澳門居民身份證(包括永久和非永久);

2、1955至1969年出生;

3、最近5年內沒有進行大腸鏡檢查;

4、最近2年內沒有進行大便潛血檢測;

5、過往及現在沒有罹患大腸癌。

可於1月22日起登入大腸癌篩查專頁(www.ssm.gov.mo/coloncancer)進行網上預約及瞭解更多大腸癌及篩查計劃資訊,亦可親臨所屬衛生中心預約諮詢服務。

衛生局自2016年11月起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有27092 人進行預約,其中23350人經諮詢後參加了計劃並完成免費大便潛血檢測;在此23350人中,有2680人檢測結果呈陽性,均已獲資助到參與大腸癌篩查計劃的私營醫療機構進行大腸鏡檢查,而當中有2457人完成大腸鏡檢查;在此2457人中,有139人確診大腸癌,多為早期癌症且已獲臨床轉介治療和跟進。

大腸癌是本澳常見的癌症之一,一直高居10大發生和死亡癌症的第2位,多見於60歲或以上人士。隨著澳門社會人口老齡化及飲食不均衡等原因,預期大腸癌患者將不斷增加。值得指出的是,大腸癌從大腸粘膜息肉開始,息肉多為良性,只有少部份息肉會發生癌變,由息肉發展成癌症的過程可長達10年,期間若能實行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定期進行篩查,大部分大腸癌是可以預防和治癒的。

十二份規劃條件圖草案收集意見

△新一批十二份規劃條件圖草案現正進行公示,公眾可由即日起至一月三十一日期間,透過電郵、傳真、郵寄或親臨土地工務局提交意見。

按照第5/2014號行政法規《城市規劃法施行細則》的規定,每一份規劃條件圖草案完成編製後,須進行公示並收集公眾意見。此十份規劃條件圖草案已上載至城市規劃資訊網(https://urbanplanning.dsscu.gov.mo/cn/flow1.php)進行公示。公眾發表意見可於城市規劃資訊網或土地工務局網站(www.dsscu.gov.mo)下載及填寫O011表格,透過電郵(pcu@dsscu.gov.mo)、傳真(28340019)、郵寄至澳門馬交石炮臺馬路33號或親臨土地工務局提交。如有查詢可致電工務局服務中心(85903800)。

上述規劃條件圖草案並已存放於澳門馬交石炮臺馬路33號19樓城市規劃廳,以供查閱。公眾並可透過訂閱土地工務局電子報,知悉正在進行草案意見收集的規劃條件圖。

社保基金四項服務已上線商社通

△社會保障基金於“商社通”推出時同步上線四項僱主常用服務,包括與財政局合作的“入職及離職申報”、“散工僱員每月供款資料申報”、“繳納社保款項”,以及“央積金僱主帳戶查詢”。

僱主在電腦或手機以實體使用者帳戶登入“商社通”電子平臺,可同時辦理財政局職業稅及社保基金強制性制度的僱員入職和離職申報手續。另外,聘有具期限勞動合同(散工)僱員的僱主,亦可在“商社通”申報僱員每月的社保供款資料。完成申報手續後更可於同一平臺線上繳納社保款項,無需前往各服務點排隊辦理,方便快捷。

已設立非強制央積金共同供款計劃的僱主,亦可透過“商社通”查詢有關供款資料。

如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28532850或瀏覽社保基金網站www.fss.gov.mo。

粵港澳締結姐妹學校促教育高質量發展

△由深圳市教育局主辦,廣東省教育廳、香港教育局和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共同擔任活動指導單位的“2023/2024粵港澳姊妹學校簽約儀式”於日前在深圳市前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廣東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朱超華、香港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前海合作區黨工委副書記梁珂、深圳市教育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關蘇、澳門教青局中學教育處處長梁怡安等出席活動及致辭,並見證153對姐妹學校的簽約。當中澳門新締結10對姐妹學校,活動吸引約300位來自粵港澳三地的中小學校及幼稚園的校長或學校代表參與,並有助加強粵港澳學校的教育合作,促進三地教育發展。

活動上,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青洲中學、深圳市草埔小學和香港培道小學三對姐妹學校校長分享在開展相關教育工作的經驗,為三地學校共同推進姐妹學校事業,深化區域間的教育合作提供借鑑。

現時澳門與廣東省共締結了221對姐妹學校,與香港共締結了25對。教青局將持續透過教育基金“姐妹學校交流”作紐帶,支持澳門與內地不同省市及其他地區學校開展各式各樣的教育交流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培養優秀人才。

《文化雜誌》特設專欄紀念土生葡人作家飛歷奇百年誕辰

△由文化局出版、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編輯的《文化雜誌》中文版第119期已經出版。本期分5個欄目共刊出17位學者撰寫的14篇文章。為紀念澳門土生葡人作家飛歷奇誕辰一百周年,本期特闢“紀念飛歷奇百年誕”專欄,輯錄海內外學者對其文學作品及改編影視作品的研究,並刊出多幅珍貴的圖片資料,為讀者呈現飛歷奇的筆下華彩與傳奇人生。

“紀念飛歷奇百年誕”欄目收錄了飛文基著、謝涵宇譯〈在澳門書寫家鄉——土生作家飛歷奇〉、留婷婷〈想像及其失落:飛歷奇《南灣》的土生族群世代敘事〉、譚美玲〈存在於膚色之間的《朵斯姑娘》〉、黎若嵐〈跨文化電影改編策略探析——以《大辮子的誘惑》為例〉,以及祖些‧卡路士‧韋南肖著、黃曉蓉譯〈文學社會學視域下的飛歷奇——自成一派的作家〉。“澳門研究”欄目載有賓睦新〈澳門留美幼童及其家族研究〉、梁勇〈中國現代教育家李應林與廣州、澳門和香港的關係〉、盧嘉諾〈真蒂洛尼家族原藏澳門半島畫探析(中):“圖像證史”的迷惑與思辨〉,以及勞加裕、郭立怡〈“圍”的再現:澳門圍裡的鄉土意涵與地理轉換〉。“文獻研究”欄目登載了姚達兌〈馬禮遜譯著《漢學時光》的釋道內容及其對歐洲漢學之影響〉、高博〈全球史視域下的《中華大帝國史》:在資本全球化進程中重塑他者的晚明烏托邦〉,以及劉旭康〈一本打通中國史與世界史的全球史著作——《海貝與貝幣:鮮為人知的全球史》讀後〉。“學術筆記”欄目有楊開荊〈澳門功德林寺院文獻遺產申報《世界記憶名錄》研究〉及吳建中〈晚清江南文化研究的一則生動註腳——記澳門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王韻香書畫〉。

自2023年起《文化雜誌》獲收錄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CSSCI),現時已實行同行評審制度,文稿刊發均由業內專家進行評審,歡迎海內外專家學者踴躍投稿,稿件可以中文、葡文或英文撰寫。有關投稿詳情,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822 8131或電郵至cms.rc@um.edu.mo與編輯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