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試用閒置地設松樹尾交通樞紐

公交關注組提重整巴士線站建議

2024-03-06

新馬路「塞巴士」已成為日常。

關注組倡用氹仔松樹尾閒置地設交通樞紐,讓巴士線不用駛入舊城區窄路。(關注組提供概念效果圖)

澳門公共交通關注組成員林宇滔、劉冠傑與甄慶悅介紹建議方案。

【本報訊】政府與兩間公共巴士公司的巴士服務合同於兩年後到期,「澳門公共交通關注組」督促當局把握時間徹底改革及重整巴士路線站點,並建議可先以氹仔舊城區為試點,利用閒置地設松樹尾交通樞紐。

由巴士愛好者、城規專業人士及傳新協會成員組成的該關注組昨舉行記者會,就解決巴士路線和站點問題,提出一些具體和可行的建議方案。

關注組表示,現時巴士服務有多方面問題需解決,如路線過度迂迴(如21A和26)、路線重疊問題嚴重(如新橋和風順堂)、過多巴士同時停靠巴士站造成阻塞(如新馬路和沙梨頭),還有不少路線的車廂十分擠迫(尤繁忙時間),部分候車空間不足(集中舊區)等。

他們建議減少路線重疊和迂迴、重整部分路線、設短線提高效率、增支線快速接駁、縮短巴士靠站時間,以及改善候車空間等。

站分三級 線分五類

當中重點提出分級定位制。建議巴士站分三級:A級站屬大型樞紐站及轉車站,設有多個分站,有較大候車空間,同時可停靠多輛巴士(如亞馬喇前地巴士轉乘區、媽閣交通樞紐及各口岸站等);B級站屬設有凹位、在兩條或以上行車線的站,巴士靠站上落客時不阻道路行車;C級站則屬必阻道路其他車輛通行的。

巴士線則分不同定位:快線(快速的跨區路線,主要停靠樞紐站或轉車站,以及部分客流量較大的站點)、主幹線(在主幹道路行走的巴士線,主要停靠A級B級站)、短線(在客流量較高的路段增設,以最少車服務最多客)、輔助線(為主幹線做支援,把巴士網絡延伸至非主幹路)及支線(主要為舊區、社區及偏遠地區提供短程接駁),以提升巴士營運效益、效率。

又建議在氹仔舊城區做試點區,建議利用在益隆炮竹廠側的收回閒置地設「松樹尾交通樞紐」,擴大公共巴士站及的士站,設旅遊巴上落客區,並擴闊奧林匹克大馬路,以及建行人天橋連接花城公園。

減巴士線入氹仔舊城區

現有22、30、33、34等主幹巴士線停靠該樞紐,不進入舊城區(飛能便度街和施督憲正街等),既可節省行車時間來提升巴士班次,也能減少舊城區人車爭路等問題。關注組相信,做樞紐不礙、不浪費該地段未來規劃發展使用。

組員甄慶悅,在今個十年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以至是上個十年的規劃裡,政府已知悉相關巴士問題並提出重整等類似改善方向,唯至今都未見有大動作去改革,冀當局勿再蹉跎歲月,讓問題越來越惡化。

甄又提到,巴士也是旅遊承載力一環,居民與旅客爭奪巴士資源尤繁忙時間,亦令民怨較大,故提升巴士服務效率和巴士線分流是關鍵。

增設15S和15S1方向值借鑒

組員劉冠傑也說,當局可因應旅客與市民不同的出行需求去規劃,例如針對旅客由主要目的地設快線或節假日特別線,減少他們搭乘市民常用線以起分流效果。他又補充,主責的交通事務局非完全沒有做事,如早前增設的15S和15S1實可作為路線改革借鑒的其中一個方向。

身兼立法議員的林宇滔強調,巴士路線發展至今已到「樽頸位」,若政府還不下定決心徹底改革,續只小修小補,現已「病入膏肓」的巴士問題絕不會得到解決,況且巴士合同二六年底又到期,現正是時候去推動。

他又稱,有關詳細建議意見早已於去年施政方針辯論時交予司長,對方回覆稱會詳細研究。今再發布希望向社會推廣,並一起就此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