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正式進入『非核家園』能源困境未解

2025-04-30

【香港中通社4月29日電】香港中通社4月29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台灣最後一座尚在運轉的核能發電機組核三廠2號機將於5月17日停止運轉。今年夏天,將是台灣自1979年、將近半世紀以來,第一個沒有核電可用的夏天。比起電價漲不漲、空污嚴重等問題,如何安然度過用電量最高峰的夏季,確保不停電、不限電,對當局而言,是更為重大考驗。

近年來,台灣核能發電機組陸續停機,其中核一廠、核二廠共4部機組先後除役,核三廠1號機去年7月27日停機,結束40年的運轉任務。目前僅剩的核三廠2號機也將於今年5月17日停機。屆時,台灣核能發電將正式歸零。

由於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產業日益增加的電力需求,台灣電力公司預估2025年電力尖峰負載將達到4206萬千瓦,較2024年增長逾2%,而夜間尖峰負載則為3831萬千萬,雙雙創下新高。

對於核電今年退出供電行列,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後的供電壓力,台電表示,白天尖峰時段電力備轉容量率仍可維持在10%以上,夜間則可維持7%以上,符合穩定供電的標準。且今年新增天然氣、再生能源等多個發電機組,可確保穩定供電。台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則稱,到2032年前,台灣發電量足夠。

不過台媒報道,台電以新增燃氣機組作為填補發電缺口的主力,新增燃氣機組需要增建天然氣接收站作為配套才能運作。台灣目前只有兩座天氣然接收站,接收站的興建速度嚴重延宕。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要等到今年6月才能正式供氣。原本按計劃2032年完工的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環評遲至今年2月才通過,通氣時間要進一步延期至2037年。

在各種火力發電中,天然氣安全存量是最低的,只有13天,煤有40天,油有3個月。有學者指出,民進黨當局能源政策將燃氣發電佔比提高至50%,是台灣能源安全的脆弱點。因為天然氣接收及儲存設施常會受到環團及居民的反對,同時,以台灣的地質條件來看,也不像歐洲那樣適合地底儲存。

中國國民黨立法機構黨團書記長王鴻薇29日表示,現在的錯誤能源政策,應該要作調整。以現有條件來看,核三廠不管是1號機組還是2號機組,都可以往延役的方向進行。但民進黨當局不思此道,死抱反核“神主牌”,使得台灣的能源政策徹底失敗,讓民眾不管在健康以及金錢上,都要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台灣《經濟日報》此前發表社論示警,核能的低成本高效能優勢十分明顯。因此,未來核電廠全數除役後,台灣未來必須大幅增加核能之外的發電裝置容量,每度發電成本也會大幅增加,故電價勢必會再大幅調高。台灣《聯合報》則質疑,當全球擁抱核能之際,民進黨當局更應好好思考,“非核家園”除了沒有核能,又為台灣帶來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