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成環

未來交通主軸

2025-05-01

司長譚偉文強調政府有決心做好輕軌服務,回應市民訴求。

【本報訊】運工司譚偉文表示,爭取輕軌兩條線路的規劃:由青茂至媽閣、由港珠澳大橋至媽閣。他也表示,政府決心令到輕軌電子支付能在最快時間內分階段地符合市民的設想,但暫時未有具體時間表,之後也會調整出轉乘優惠。

今年二月,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向立法會表明,政府是有決心發展西線,但需就西線重新布局進行可行性研究,畢竟許多情況與以往有變,相關工作會適時推進。

爭兩線規劃分由筷子基及大橋人工島口岸至媽閣成環形網絡

昨日,譚偉文向立法會表明爭取兩條線路的規劃:由青茂站延伸筷子基,經過內港到媽閣;由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經過東區,再由外港區進入南、西灣區到媽閣,形成一個環形網絡。

譚偉文相信,輕軌隨著線路的增加,乘客量定有「乘數效應」;因為從其他地方的經驗看來,每增加一條線路,乘客量的增幅都比較大。他希望隨著輕軌網絡將來的完善,能夠成為澳門未來交通的主軸。

對於議員詢問輕軌的保養、營運情況,譚偉文坦言市民看在眼裏:「究竟輕軌運作得好唔好?大家心中有個答案。」他強調,今屆政府會迎難而上,克服困難,將輕軌服務貼近居民的期望。

譚偉文提及,從氹仔交通樞紐平台的開放、停車場的改動看到,輕軌公司正在努力改變。他提出,現時見到以上的改變只是第一步,稍後大家會見到電子支付,大家也會見到除下八號風球後輕軌恢復服務的時間。

譚偉文又提出輕軌轉乘優惠:第一步落實多種類電子支付,第二步就會調整出轉乘優惠。

對於議員提及澳門被旅遊網站(天巡)評為「亞洲第九大宜行城市」,譚偉文表示,澳門面積不大、主要景點比較集中,其實是一個適合步行的城市;優化步行環境之後,遊客可以很舒適地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