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演唱會-如何推動經濟

2025-05-15

【特稿】本澳舉辦的演唱會、藝文演出數目近年持續增長。據旅遊局估計,本澳每週有二至四場演唱會或藝文活動,演唱會和藝文活動為本澳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吸引和開拓了為「睇演唱會、追星」而到澳的粉絲,但是,這項粉絲經濟未有被充分利用,不少外地來澳,尤其是來自內地的觀眾和粉絲,演唱會過後便會漏夜離澳。當局可以研究如何利用盛事、演唱會能更好帶動經濟。

據澳門電台新聞報導,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計劃下半年為內地旅客在購買演唱會等門票後提供消費優惠,期望通過演唱會經濟帶動社區消費。自疫情過後,越來越多演唱會、藝文活動、盛事的舉行,吸引旅客專程來澳觀賞演出或追星,演唱會經濟、粉絲經濟已經成為了本澳經濟及客源市場開源的目標。過往,在演唱會舉行期間,曾有手搖飲品店向粉絲推出打咭、購買優惠,或惠顧後向顧客奉送偶像周邊產品,吸引粉絲惠顧,把握演唱會、粉絲經濟;而偶像或體育明星在澳期間曾光顧的店鋪、到訪的街道,都會吸引一眾粉絲前往一嚐或打咭,反映出偶像的吸引力。在演唱會或大型活動舉行前夕,由於觀眾「醫肚」或順道買點手信,氹仔一帶人流會明顯增加,對促進社區經濟起到一定帶動作用;不過,人潮往往會在演唱會或演出活動後便離開,這種經濟效應也煙消雲散,這樣,如何延長演出後的吸引力,吸引外地來澳看表演的觀眾延長留澳遊覽時間,刺激消費,便是關鍵課題。觀看演唱會的觀眾以年青人為主,本澳的酒店房價雖然比疫前回落,但相對內地仍高出一截,而且簽證便利性提高,基於經濟原因,加上本澳缺乏夜間經濟活動,不單是金光大道一帶,氹仔市區、澳門半島不少食店和娛樂場所,晚上8、9點便開始打烊,只有個別連鎖速食店24小時營業,即使留澳,想食個「宵夜」都難,所以有不少觀眾在演出過後會選擇不留澳過夜,更不用談翌日遊覽。

要吸引觀眾、旅客延長留澳時間,睇完表演翌日繼續在澳遊覽,首要是研究配套問題,可以與休閑企業研究推出表演+住宿+餐飲套票,或研究在路環、氹仔設經濟型住宿場所的鼓勵政策,配合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同時,可以推出本澳社區遊路線,與社區商戶、商會合作,以澳門社區文化作為吸引點,讓其留多一晚、休息好,翌日繼續到澳門遊覽,推動社區消費。也可以設偶像資訊平臺,提供偶像曾遊覽點、澳門拍攝取景點等供旅客和居民參考,吸引粉絲到訪和消費。不是花非花,霧非霧。(旅客)夜半來,天明去。

--日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