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香港瞄準下一個經濟增長點

2025-05-22

【香港中通社5月2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香港大宗商品交易圈又有新動作。繼早前公佈金屬交付倉即將投入運作,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1日透露,計劃為合資格大宗商品交易活動提供寬減50%利得稅優惠,料提早在年底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引發關注:香港為何急切發展大宗商品交易?

實際上,香港在大宗商品和貴金屬交易領域具備一定基礎。香港機管局自2009年起在機場營運貴金屬儲存庫,提供貴金屬倉儲及現貨交收服務。目前,全球近七成金屬實物交易是通過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完成,香港交易所在2012年已完成收購LME,擁有完整的市場基礎設施,和交易結算倉儲體系。

世界正向清潔能源和低碳經濟轉型,意味對生產和儲存電能的金屬需求強勁。過去一年,LME整體交易量按年增長20%,特別是鎳、鈷等新能源金屬。

中國是其中關鍵力量,既是生產國,也是消費國,去年在太陽能、新能源汽車、電池等方面投入約8900億美元,LME全球庫存量中近兩成業務與中國有關,亞洲倉庫近八成存量與中國相關。

然而,LME在亞洲的交割倉庫多集中於新加坡、韓國,香港若能串聯實物交割與離岸金融,可以縮小交割網絡差距,減低物流成本,補足產業鏈缺口;同時加強內地實體金屬市場和LME國際定價之間聯繫,創造更多市場套利機會。

LME今年1月將香港納入為其全球倉庫網絡內的許可交付地點,累計批准7個倉儲設施,最快7月陸續投入服務。可儲存金屬種類包括鋁合金、原鋁、銅、鎳、錫等,不少是中國內地對外依存度高的關鍵金屬,海外倉儲易受地緣風險衝擊,香港倉儲則可作為“緩衝池”,降低供應鏈風險。

除了戰略意義,這也是香港經濟增長的突破口。金屬和礦產等大宗商品佔全球航運交易量一半以上,去年施政報告首次明確提出構建大宗商品生態圈,希望匯聚企業落戶香港,作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倉儲交割、航運物流、風險管理等的運作中心,帶動背後的保險、金融、貿易融資等。

此次提出的半稅優惠,將使大宗商品交易利得稅率由16.5%降至8.25%,低於新加坡的17%,相信具競爭力。機管局亦正制定擴建機場貴金屬儲存庫的計劃,將設施容量分階段增加至最高1000公噸。

據悉,特區政府已成立工作小組,年內就提升倉儲設施、優化交易和監管機制、拓展交易所產品等制訂方案。

港股升146點「寧王」再上一成

又訊:【香港中通社5月21日電】(記者 譚暢)港股21日持續向上,恒生指數當日升146點或0.6%,報23827點。大市全日成交約2162.5億港元。

國企指數升71點或0.8%,報8660點;科技指數升26點或0.5%,報5342點。當日,恒指高開54點,其後升幅擴大,曾升235點,一度高見23917點。

寧德時代H股上市翌日再升10.2%,收337.4港元,成交額72.81億港元。國際投資銀行中信里昂發表報告,首予寧德時代“高度確信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385港元,對其估值延伸至2026財年。

該行指,寧德時代融資將支持公司擴大歐洲業務,為其在歐洲的新產能提供資本支出。寧德時代資產負債表上充裕的450億美元現金也將為未來電池技術研發提供充足資金,其中固態電池最令人期待。

金價重返3300美元,金礦股受追捧,紫金升7.9%,為表現最好藍籌;招金升7.8%;中國黃金國際升6.3%。阿里影業計劃改名為大麥娛樂,升23%;美圖與阿里巴巴展開戰略合作,向其發可換股債券,股價升19%。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向中通社記者指出,目前大市10天線已升至23355點,20天線亦升至22752點附近,50天線則升至約22821點。20天線將快升越50天線,即移動線方面將再亮一個黃金交叉,屆時各組平均移動線排列將呈標準的升市模式,技術上有利後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