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1107號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
中國官方啟動新一輪保險償付能力測試
2014-11-07
【中新財經北京11月6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保監會6日表示,近日已印發通知,開展產險公司、壽險公司償二代第一支柱技術標準的第三輪行業測試。
中國保險業第一代償付能力監管標準(『償一代』)始建於2003年。目前,『償一代』體系存在諸多問題,如風險種類覆蓋不全面、資產負債評估和資本要求與風險相關度不高等,日益難以適應保險業發展和監管的需要。2012年4月,中國保監會啟動了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的建設工作,計劃用3到5年的時間建設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
與銀行業的資本監管體系保持一致的保險『償二代』,其核心是『三支柱』的監管體系,包含了定量監管、定性監管和市場約束。其中囊括了保險風險資本、市場風險資本、信用風險資本等要求的第一支柱,已分別在產、壽險行業展開了兩輪測試(方案測試和參數測試)。
以產險公司為例,今年以來,保監會已就產險公司償二代第一支柱技術標準開展過多輪定量測試。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測試結果顯示,產險公司償二代第一支柱標準測試結果比較穩定,能有效體現風險導向原則,尤其是對2008年以來的
回溯性測試表明,新規則在經濟周期中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上述負責人表示,保監會將在第三輪準測試完成後,根據測試情況和反饋意見,對相關標準做進一步修訂完善,年底前正式發佈。分析人士指出,第三輪更多地可能是微調,大方向不會有變。
值得注意的還有,據業內人士透露,根據之前的初步測試結果顯示,償二代現實情境下,壽險行業的實際資本和最低資本均有大幅上昇,但實際資本上昇幅度遠大於最低資本。因此,綜合下來,壽險行業的償付能力資本可釋放約4000億至6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但具體至各保險公司,則分化較大。測試結果顯示,因傳統險產品佔比高、高風險投資項目佔比小、資產負債匹配度高等特點,大型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在償二代監管標準下均有所提高;相反,中小型保險公司均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