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88號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平等是維繫家庭的基本
2025-05-23
【特稿】 面對出生率下降,政府加強年青夫婦對建立家庭及養育子女的信心,希望推動年青一代組織家庭及生育下一代的意欲。組織家庭、共同生活並非想像中簡單,生活瑣事、兩個原生家庭的觀念和文化碰撞,影響兩個人的相處,而不少生活上的瑣事,都加劇了維繫家庭的複雜性,有部份是上一代根深蒂固下來的,例如認為家務和照顧子女的工作應該由女人負責,無形之中加重了女性在家庭之中的負擔。社會上倡議男女平等,家庭地位和家庭事務也應如此,將這種男女平等的觀念延伸到家庭當中,不同的家庭成員承擔不同的家庭事務,在平等氣氛下,營造共融的家庭。
有時在電視劇以家庭生活為背景的情節中,經常會聽到父母叫子女:「幫手開飯、幫手收衫」之類,或者子女講:「今日等我幫你手煮飯、洗碗、收衫。」之類,雙職家庭,同為家庭一份子,為何總是有種認為:「做家務是幫父、母手?家務是家中女性成員的責任」的傳統思想?華人社會長期以來有家庭事務(家務)優先由女性成員承擔的觀念,有時父母溺愛子女,或認為子女年紀尚小,不適宜操作或擔任部份家務,例如切菜/肉、烹調、拖地等,又或者女性在原生或夫家家庭環境和氣氛下,也被認定為家務應該由女性負責的觀念,令女性家庭成員,特別是妻子、孩子母親帶來額外的身心壓力,日積月累可能會成為家庭糾紛或情緒壓力爆煲的導火線,影響家庭和諧。
要男性家庭成員分擔家務,不少母親可能會先站出來維護兒子或小孫兒,首先說「不!」家庭是家庭成員共同有責,男女雙方組織了共同的家庭,就應該獲得平等的對待,當母親心痛自己兒子下班後回家仍要分擔家務、照顧子女時,試試換位思考,媳婦曾經也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父母眼中的掌上明珠,現在為母則強,捍起家務、還要外出工作,其父母又不心痛? 今年“幸福家庭月”主題以“共識家事分工、共建幸福家庭”為主題,重點推廣“家庭事務管理”及“家事分工”,促進家庭成員共同承擔家庭責任,並建立重視溝通、包容及尊重的家庭文化。上一輩及年青一代都應該建立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由平等、共同分擔角度出發。筆者認為,除了向年青一代灌輸平等、共同承擔家庭事務的意識,亦應該向上一代灌輸此意識,再讓小朋友適量參加合適家庭事務和家庭決策,令小朋友有獲得感和參與感,也將這種家事共同分擔的意識延續。即使有聘請家傭的家庭,也應該對之有了解,家傭減輕家庭中父母、子女的家務工作,但家庭氣氛和家庭觀念,始終要由家庭成員之間共同營造,在家傭休假日子,家庭成員分擔相應的家務,共同建立和諧、平等、分擔氣氛。
日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