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88號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全球首例!港產內鏡手術機器人成功治癌
2025-05-23
【香港中通社5月2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兩隻柔軟而細小的機械臂,一邊夾起需要切割的組織,另一邊進行切割,動作靈活。不到5分鐘,就將一塊不到1厘米的膀胱內壁精準切下。
22日,香港中文大學召開記者會公佈,利用香港研發的全柔性雙臂內鏡手術機器人系統,進行了全球首個機器人輔助“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ERBT),成功為8名患者切除腫瘤,醫生現場利用豬膀胱示範操作。
“ERBT可有效減低膀胱癌復發風險,但傳統內窺鏡切割刀只有單臂,只能以單一角度操作,視野亦不清晰,容易刺穿膀胱壁,手術難度十分高,世界上可能近九成醫生都缺乏經驗。”
據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副教授趙家鋒醫生介紹,醫生需要完成30至50例傳統ERBT訓練,才能熟練手術技巧。由於風險較高,大部分醫生都不會選擇這項治療方法。
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郭嘉威構思逾十年,與其團隊研發出全柔性雙臂內鏡手術機器人系統 Agilis Robotics Intilume™ System。兩隻直徑僅2.8至3.5毫米的柔軟機械臂,經內窺鏡透過人體自然孔道進入身體,醫生運用操作桿就可遙距控制機械臂,進行無創手術,腫瘤切割面精準,避免膀胱壁穿破和出血,減低併發症及腫瘤殘留的復發風險。
趙家鋒醫生分享,自己僅用不到2小時學習操作,經過幾個動物和屍體案例就能熟練完成手術,其他外科醫生熟悉操作後也對ERBT手術更有信心,未來希望做更多臨床研究,並在其他醫院使用,評估成效。
被問到研發過程面對的難題,郭嘉威向記者表示克服了三個難點:首先是體積,要把機械人做得夠小,才能進入尿道;第二是全柔性設計,要用特殊材料減低刺穿風險,適合管道內壁手術;最後,機械臂要兼容不同醫院用的內窺鏡系統,便利醫生熟悉操作,以及應用於不同專科手術。
郭嘉威說,目前只有腹腔鏡和骨科才有應用機器人,這個柔性內鏡機械臂在現有市場上是首創,預計可拓展到消化道、子宮、膽管疾病等其他需要高精準度及低創傷性的治療範疇。
去年12月至今,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利用機器人治療了8名膀胱癌患者,全部順利完成腫瘤徹底清除,一至兩天內便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