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謀戒石油癮 推最大規模經改

2016-04-29

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周一公布大規模經濟改革計劃,包括出售國家石油公司股權並建立金額達2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主權基金。副王儲兼全國經濟發展委員會主席形容沙特染上「石油癮」,期望改革令沙特未來4年基本停止依賴石油,不過專家質疑沙特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難藉改革根治。

改革計劃名為「沙特2030願景」,周一在內閣會議上獲沙特國王薩勒曼批准。沙特準備透過公開招股,出售國營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不多於5%股份,預計籌集2萬億至2.5萬億美元,作為重整主權財富基金的資金,盼基金成沙特海外投資樞紐。

沙特還計劃推出新教育課程,期望整體失業率由11%減至7.6%,同時將婦女就業率由22%增至30%。另外,沙特將在5年內推出綠卡制度,讓僑居的外國人可定居就業。當局期望透過改革,將非石油收入由去年的436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1600億美元,至2030年進一步增至2670億美元。

沙特副王儲兼全國經濟發展委員會主席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在記者會上表示,改革目標是在2020年基本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將主要收入來源改為投資、民用及軍事工業、房地產及旅遊等。他說,沙特染上「石油癮」,「這是很危險的,它窒礙了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改革計劃刺激沙特股市上升2.5%,交投量亦達8個月以來新高。

國際油價自2014年6月起下挫超過6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去年中東產油國損失3900億美元石油收入,今年亦將面臨1500億美元損失。石油產業佔收入逾七成的沙特罕有陷入財困,去年財政赤字達歷來最高的980億美元,佔GDP的15%。去年沙特政府多次出招滅赤,包括削減汽油、水電補貼,發行債券等。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學者赫托格(Steffen Hertog)指出,沙特經濟存在結構性困局,主因是由於經濟活動大部分由國家開支推動,一旦緊縮,消費需求便會下降,令佔少數的私人企業難以續存。儘管IMF建議沙特控制公營機構薪津、加強培養本土技術專才、經濟多元化,不過新改革方案並無措施收窄公私營企業差距,經濟能否轉型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