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0830號
2016年08月30日
星期二
港珠澳大橋通車免澳被邊緣化 中總研究提五策略建議
2016-08-30
【本報訊】澳門如何利用好港珠澳大橋通車獲取較大經濟效益社會討論較少,中總策研會昨公佈一份調研報告,提出規劃人工島口岸經濟綜合體等五策略建議,冀抛磚引玉,讓政府和業界及早關注並調整應對,避免被邊緣化之風險。
該份《探討港珠澳大橋對澳門宏觀經濟、產業的影響及策略建議》調研是中總策研會委託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澳門校友會進行,由校友會理事長唐繼宗統籌有關項目,花六個月時間完成首階段調研工作。
策研會主任馬志毅謂,大橋將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有助本澳經濟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冀透過今次前瞻性的調研,特別是發掘大橋為澳帶來那方面的機遇和挑戰,從中促進本地經濟產業如何在未來競合中爭取較大效益。
報告提出五點策略建議:「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2」升級版發展策略、客流與物流經濟促進策略、口岸經濟發展策略、觀光經濟價值鏈策略──共建海洋生態主題樂園、大橋車流服務經濟參與策略。
具體如本澳單方面設過橋費優惠補貼措施,吸引客流;大橋口岸通關便利化,由現訂的「三地三檢」,推進至「一地三檢」或「三地一檢」;在人工島劃綜合娛樂體驗功能區,設餐飲、購物以至角子機娛樂場等,向中途客提供具澳特色的綜合娛樂體驗。
報告引述港立法會文件指,大橋為三地帶來的估計直接效益中,本澳佔約一成半,唐繼宗認為,如果政府能夠及早做好相關規劃,大橋帶給本澳之經濟和產業的效益將可甚至超過兩、三成。
報告又強調,要取較大效益就需要政府創造較優的政策環境,包括推進貿易自由化、協調通關便利政策,更寬鬆針對三地居民及旅客實施多次進出簽證措施等,並就大橋對澳之影響進行持續關注研究,以便及時制定對策去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