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龍環葡韻應整個片區考慮

2016-08-30

【本報訊】政府計劃「優化」龍環葡韻,在小屋內增設購買葡式美食和展示文創產品。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胡玉沛表示,不反對在歷史建築注入新的元素,但是,定要很審慎處理。他指出,龍環葡韻至大潭山的架空斜行式升降機工程已經成形,益隆炮竹廠也是潛在的景點,龍環葡韻的優化應從整個片區考慮,不應草率在建築物增加功能。

胡玉沛認為,龍環葡韻類似香港天水圍的濕地公園,政府可考慮小規模增加相關設施。也舉例,可在鄰近龍環葡韻的嘉模會堂內增加市民、旅客自製 (DIY) 油燈的環節,因為,數十年前,居民為了點燈,需要船隻把燃油從澳門運到氹仔。無論是自製油燈或其他,活化小屋應與在地的歷史、文化相關。然而,今次活化 (小屋) 與離島歷史斷裂。文創、餐飲與龍環葡韻、離島的歷史背景連結不上。

不要把恬靜地方弄到聲色犬馬

「要區分每一個片區的定位。」胡玉沛表示,氹仔舊城區相當「活潑」,例如:地堡街、官也街等。政府應該保留如同龍環葡韻這樣相對寧靜的片區,該市民和旅客進行靜態活動,例如:寫生、攝影等。他認為,今次出現爭議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局未有通盤考慮,也令人想起很多年前公眾反對西灣湖夜市計劃。胡玉沛希望,政府不要把每一處恬靜的地方弄到聲色犬馬。

文創不應止於售賣

「正常是研究結果主導工程。現在我覺得是倒轉,最近的項目全都是這樣。南灣湖畔等,有地方就用於文創。」胡玉沛表示,文創不應只在於售賣,也可進行工作坊,然而,政府近來的計劃偏重前者。他建議,政府提供各文創點的資料,讓公眾了解有否錯位發展。關於購買葡式美食,並認為,不應在那裡明火,定要避免在優雅的環境散發油煙味,那裡比較適宜是設置露天茶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