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加強滅蚊 防範寨卡登革熱

2016-09-15

【特訊】為降低寨卡病毒病及登革熱傳播的風險,衛生局持續於全澳各衛生黑點加強滅蚊。寨卡病毒病在拉丁美洲國家和地區持續蔓延,加上東南亞多個國家亦相繼出現本地感染個案,其中新加坡已錄得超過300例本地個案,該病在亞洲流行風險甚高。此外,東南亞地區的登革熱疫情亦嚴峻,澳門今年已有9宗從東南亞輸入的登革熱病例,高於往年同期。

基此,衛生局將加密一星期一次在全澳約110個黑點,包括地盤、公園等進行滅蚊,因為蚊的生長周期是一星期,在新的蚊蟲生長前再進行一次滅蚊工作,讓蚊蟲沒有機會生長。而由於加密進行滅蚊工作的需要,衛生局會將部份滅蚊工作外判進行,同時,未來大規模進行滅蚊的工作可能對市民造成不便,衛生局呼籲市民配合。

衛生局強調,無論寨卡病毒病或登革熱,都是通過蚊媒傳播的疾病,澳門正值雨季,有利白紋伊蚊生長。而很多市民暑假期間到東南亞地區旅遊,尤其是泰國、新加坡,被蚊叮後回澳,由於疾病潛伏期最長可達14日,在潛伏期期間可能會發病,因此不排除澳門會出現輸入性個案。若輸入個案在澳門被白紋伊蚊叮咬後,便有可能將病毒散播,為此有必要進行滅蚊,減低蚊媒的密度,以便減低寨卡病毒病及登革熱在澳門傳播的風險。衛生局人員今日已於下表地點進行化學滅蚊或實施其他病媒控制措施。

此外,由於颱風的臨近,衛生局呼籲居民採取預防措施,清除工作地點和家居周圍環境的積水,扔掉可盛載水的器皿或汽車輪胎等垃圾,杜絕蚊蟲孳生;如前往有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熱流行的地區,特別是東南亞旅行時,宜穿淺色長袖衫褲,在有空調或有防蚊裝置的地方住宿,外出時使用驅蚊劑,防止被蚊叮咬;如有發熱、出疹等疑似寨卡病毒病或登革熱的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