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推重磅惠台『大禮包』 台商高度期待
2018-03-02
【香港中通社3月1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大陸國台辦2月28日推出31項惠台措施,對於這個開春“對台大禮包”,台商均表示相當期待,除了能參與國企改革與特許經營等過去偏獨占性事業,對人才吸引也出現質變。台灣學者也認為,對真正的人才而言,待遇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看哪裡的舞台才能更好發揮自己。
國台辦2月2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公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其中,有12条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与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另外19條涉及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對於國台辦在開春送上重磅惠台政策,有多年來力促台胞能享有同等待遇的資深台商指出,內容超出預期的好,不僅是同等待遇,更是“超國民待遇”,既提供稅收和土地優惠,也解決融資難、成本高的問題,更一口氣開放眾多專業類別人才資格考試,每一項都打中核心要害。這將讓台企赴陸投資工業再創新高潮,也會吸引大批台灣青年“用腳投票”,選擇赴大陸發展。
上海台商協會會長李政宏認為,31條惠台具體措施最大亮點,應該是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開放台商可以入股;台資企業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這次惠台措施的發佈,顯示大陸“言而有信”,想辦法照顧台商的權益。反觀同一時間的蔡政府,雖然說希望台商回台投資,卻沒有提出任何相應措施或政策優惠,而且還在台商最需要回家團圓的日子里,因政治考量而取消春節回台加班機,令人心寒,讓台商感受到“兩岸的冷熱對待”。
台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也提到,本次惠台措施對台企聚焦招商和與國營企業的合作,可說是大陸國家隊力量和台灣企業國際實力的雙向結合,有望創造雙贏。反觀台灣的經營環境日益惡化,加上當局推動新南向不切實際,在大陸官方進一步端出“牛肉”後,勢必會加速台灣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的西進腳步。
在31項措施中,有19條與台灣民眾在生活、就學、就業、創業方面息息相關,包括開放各行業資格認證、台灣專才可參與“千人計劃”、“萬人計劃”,開放台胞參與基金與社團等,大陸全國台企聯副會長林子凱表示,這些可基本解決目前台灣人在陸就業的障礙,以及更深入地與當地交流合作,讓彼此的認知及情感出現質變,所以這次的“年後大禮包”,可讓不少台灣青年去大陸打拚更有底氣,並作出長遠規劃。
上海台研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分析指出,這次推出的惠台措施涉及部門多、權威性高、針對性強、領域寬、含金量高,表明大陸是真切關心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相較於目前民進黨當局在清算藍營、甚至損害台商利益等這些只追求 “私利”的行為不同,直抵台灣民眾內心需要。
有學者亦感慨,這次開放台灣專業人才申請國家級的“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對蔡英文當局來說是雪上加霜,因為對很多高端人才而言,待遇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看這個平台能否發揮自己的深度與廣度。市場規模加未來展望,兩岸對比清清楚楚,若不善用大陸互補優勢,對台灣來說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