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同心護海洋 中港澳攜手淨灘響應世界環境日

2018-06-04

【特訊】由澳門理工學院及綠色未來聯合舉辦並獲澳門減塑日常支持的2018「世界環境日」系列活動於6月3日順利舉辦,活動由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半於路環譚公廟外海灘及路環中葡學校進行,分別完成「海岸淨灘」、「無痕午餐」及「DIY海玻璃吊飾」三大項目。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稱,是次活動是兩主辦單位連續第三年第六次合作舉辦淨灘行動,而且是首次以馬拉松式深入進行,主要是考慮到近年定期舉辦的大型淨灘活動落地見效,樂見不少團體和學校愛護海洋的意識逐漸抬頭,民間亦不定期會自發舉辦淨灘活動,故此期望在淨灘過後,帶領持份者進一步於實踐減廢理念及綠色生活。

是次活動為中港澳三地的環保機構攜手倡議,並獲得全國約30個團隊的響應,來自包括廣州、深圳、連云港、大連、煙台等城市,全國各地關心海洋環境的人士共同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和6月8日世界海洋日前後約兩週的日子,舉行全國聯合淨灘行動「三地同心護海洋」。活動期望藉此推動本澳青年及市民主動關心環境、愛護本土海岸線,提高民眾對養育海岸的意識,並推動其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海洋生態的關切度。

袁嘉浩於進行海岸淨灘時介紹,澳門近年因填海工程及海廢污染等人工原因而造成的海洋生物生境惡化已不容忽視,人類更不可獨善其身,塑膠在環境並不會自然消失,只會慢慢碎成微塑粒,可能透過食物鏈、水循環等途徑回到人類。有參加者表示,在統計海洋垃圾類別時,即棄膠樽的數量最多,可謂「走兩步便一個」,其次多是發泡膠和鞋,很多垃圾都是塑膠類,讓人深深了解到減塑的必要性。其後的「DIY海玻璃吊飾」,參加者便運用淨灘時撿拾的廢舊碎片玻璃,巧加心思升級再造成獨一無二的項鍊,體現變廢為寶的精神。

澳門理工學院福利及康樂部職務主管劉慧中表示,是次參加者的減塑意識比預期的高。在淨灘後進行的「無痕午餐」,全部參加者均有自備餐盒、而且皆成功在附近食肆裸買;眾參加者不僅身體力行實踐「無痕飲食」,而且以善念推而廣之,向食肆及市民展示如何兼顧便捷與環保的飲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