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刷新中國政壇『三觀』

2018-07-05

【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作者 鍾三屏)五年一次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7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開,佈局中央對組織人事的“頂層設計”。其實,梳理此前作為,新時代習近平選人用人、管黨治黨的觀念,已有可尋之跡。

今年年中,一場“綠色衝擊波”震動中國地方官場。在首批中央環保督察殺出的“回馬槍”下,10個省區皆被通報批評。

有分析認為,本輪環保“督政”是對官場綠色執政理念的一次“體檢”,旨在校正部分領導干部的政績觀偏差。

——政績觀:“顯功”與“潛功”並重

環保動真碰硬的時代背景,是綠色發展成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標尺。在5月舉行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十八大以來,中國官員的綜合評價體系更為科學化、多元化,不止強調綠色,還重視“顯功”與“潛功”的關係,強調以民意為基準。

早在2013年6月舉行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就指出,要改進考核方法手段,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言及“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時又說,“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澱之後真正的評價”。

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在“長鏈條”上所作的辯證思考,反映出執政黨所追求的政績強調“接續價值”,而非一時一域之功。

6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於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意見》,對“高素質專業化年輕干部隊伍”提出具體要求。

會議所指示的“接續奮鬥”,與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意涵相似,都有在“接力跑”中考察政績單之意,為新時代標注了施政坐標。

——政德觀: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政績乃施政之果,政德乃施政之本。國學大師錢穆曾對“以政為德”解釋說,“德,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其所得,若其所固有……為政者當以己之德性為本”。

對於率領現代執政團隊的中國領導人來說,涵養政德不僅像過去一樣重要,還要注入時代要素。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就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他還詳細闡釋了“政德”的核心要義——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明大德,即要鑄牢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守公德,即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嚴私德,即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

時政觀察人士指出,以上重要論述,是對新時代領導干部政德思想外延和內涵的一次系統闡述,對新時代黨建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在今年中共迎來97歲生日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舉行第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發表的講話中再次指出,“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做廉潔自律、廉潔用權、廉潔齊家的模範”。

有評論認為,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的政德建立,有利於形成“頭雁效應”,營造出良好的干事氛圍。

——政風觀:浚其源、用其賢、干其事

政風藉由政德形塑而成,外顯于政治生態。在近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指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基礎性、經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養正氣、固根本,鍥而不捨、久久為功”。他還指出,要把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作為重要著力點,突出政治標準。

“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在2013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就曾強調選人用人的重要導向作用。

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最新精神,未來將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思路、創新模式,以大力發現培養為基礎,以強化實踐鍛煉為重點,以確保選準用好為根本,以從嚴管理監督為保障,“健全完善年輕干部選拔、培育、管理、使用環環相扣又統籌推進的全鏈條機制”。

中央不僅對選拔優秀年輕干部作出系統性部署,還多次為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撐腰打氣,並建立制度性保障。

從十九大,到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旗幟鮮明為那些敢於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成為中國領導人口中的高頻話語,釋放出營造實干風氣的重要信息。

政績、政德和政風之三觀,折射出的是權力的使用邏輯,而民眾的評價和歷史的檢驗將是最重要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