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石板渠乍現又隱

2018-07-05

【本報訊】改善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新馬路) 路段排水系統工程在上週六展開,埋在地下近百年的石板渠被形容是「重見天日」。不過,在短短一天內,石板渠的表面已被英泥沙填平,石面不再被見。文化局和民政總署的說法一致:這是「維修」石板渠。

日前,《論盡媒體》(https://goo.gl/PRdpSj) 提出,今次工程所牽涉的一段新馬路,位於《文化遺產保護法》所規定的「澳門歷史城區」核心區當中。負責工程規劃施工的民署,有否依法將工程計劃交予文化局審批?文化局有否盡責,令到擁有近百年歷史、位處澳門歷史城區當中的石板渠不被工程破壞?

文化局指只作維修

文化局回覆《論盡媒體》時表示,該局收到民署對新馬路石渠的維修計劃,該計劃擬對一九一八年開闢新馬路時建造的石渠進行維修。經評估,文化局同意有關計劃。並指出,石砌渠道只是作維修。《論盡媒體》亦曾向民署查詢有關工程期間對百年石板渠的保護事宜,但至截稿前,民署未作出回應。

加設混凝土維護延長石渠使用期

昨早,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代主席羅志堅表示,不是拆除近百年的石砌渠,而是維修,用英泥沙填封滲漏的位置,並在外圍加設混凝土的維護,延長石砌渠的使用期。並指出,進行維修的主渠,但是,旁邊的支渠就算由石砌成,由於破損較大,不能再保留,必須更換。

「會盡力保留主渠。」羅志堅表示,將來,當主渠失效,對公眾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便要取捨。現時的工程只封閉半邊新馬路,另半邊仍可通車。羅志堅指出,基於更換支渠,將局部掘開現在仍可通行的車道。由於不是大面積開掘,這部份的工期約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