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雀英雄傳
2018-10-08
拍攝鳥類生態宣揚愛護大自然
已入秋,風季亦過,氣溫漸降,在秋高氣爽季節,最宜郊遊,在暖和陽光下觀賞大自然景色。秋天,是郊遊好季節,同時亦是觀鳥好時光,,澳門多處郊野地區、公園,都能經常見到雀鳥蹤影,近年來,澳門不少影友,都喜愛『打雀』──拍攝鳥類生態,『打雀』影友,多是喜愛大自然人士,彼等常在社交媒體上,上載一些不同鳥類在林木中的各種生態,以及鳥類所棲身的自然環境,藉著圖像分享攝影樂趣的同時,亦宣揚了大自環境需要保護、珍惜。
拍攝鳥類生態,除可從攝影過程中找到生活樂趣,亦能在拍攝環境中,了解到自然環境狀況,所拍攝到的照片與他人分享,更能助推動環境教育,與觀鳥一樣,讓大眾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觀鳥與『打雀』,都是對大自然環境的一種欣賞態度,對於『打雀』影友來說,彼等認為『打雀』所享受樂趣比觀鳥多,因為除了享受到攝影樂趣外,更能透過鏡頭,留下雀鳥的生態影像,讓大眾一同分享,更加愛惜大自然環境。
對大自然環境一種欣賞態度
既然『打雀』樂趣多,筆者就訪問了一位喜歡『打雀』的友人,朋輩稱之『大師才』的才哥,了解一下澳門拍攝鳥類生態的樂趣,以及邊度有『雀打』。才哥表示,澳門很多地方都有雀可影,包括離島路環,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對面,民政總署規劃的鷺鳥林區,以及松山燈塔、大炮臺、盧廉若公園、望廈山等多個地區,都是『打雀』熱點,除此外;眾多公園,包括澳門及離島區郊野公園也有雀影的。可以說,『邊度都有雀』,只是不同地區,會有不同鳥蹤,很多影友是會找遍山頭搵雀影,因為澳門候鳥多,在不同的季節便會現蹤影。
才哥稱,要影鷺鳥等水鳥,最好去有水有坭的灘塗區,例如路環的觀鳥區一帶,因為該區灘塗每朝都會水漲,附近有渠口,會出現很多小魚,正是水鳥覓食的好時機,當然亦為『打雀』者創造了最佳拍攝時刻,不同的水鳥會分時段出現,而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鳥類出來覓食,平時以白鷺、灰鷺最多。除觀鳥區外,路、氹沿岸區域,包括單車徑一帶,以及有紅樹林的地區,都會有很多鷺鳥的蹤影。
邊度都會有雀影
水邊影鷺鳥,林中影小鳥。體形較細的鳥類則多在澳門半島區,例如太陽鳥、相思雀、畫眉、翠鳥、台灣燕雀、白胸雀鳥、鶯鳥、飛鵯、蜂鳥等,在松山燈塔附近,大炮台、望廈山、盧廉若公園、二龍喉公園、松山環山徑等地方,都能見到上述鳥影。去離島影鳥交通較不方便,需要的時間較多,相對;在澳門區『打雀』就方便得多,幾時有空就可以,只是『啱唔啱你影』,所以在澳門區『打雀』的影友較多。
除本地影友『打雀』外,澳門亦吸引不少香港和內地的影友專程來澳『打雀』,他們多為退休人士,不少內地影友是早車來,晚車走,趕得及返屋企食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