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雀』有學問考功夫
2018-10-08
想拍攝鳥類生態要乜條件?才哥話最緊要當然是用相機,單鏡反光機就最好,手機就唔掂,唔同玩街拍,要講求結像素質,故此鏡頭好重要,一般『打雀』所用鏡頭,焦距越長越好,因為不能太接近想拍攝的『獵物』,雀鳥很容易受驚嚇,因此所用鏡頭焦距最少都要四至五百,很多時候去到拍鳥類的地方,會距離『獵物』很遠,例如路環的觀鳥區,八百長焦距鏡頭只算是『標準鏡』,過千MM焦距『打雀』更佳。長焦距、大光圈的鏡頭是『打雀』最佳器材,因為雀鳥在林蔭間,暗位多,若鏡頭光圈不夠大,難拍攝到銳利影像,而在松山拍攝雀鳥,五百MM鏡頭就OK。
雖說不同季節可拍到不同的鳥類生態照片,但『打雀』也有『旺淡季』,才哥稱;六、七月較少雀鳥影,因為雀鳥多怕熱,牠們也要匿埋避暑,春、冬會較多鳥蹤,尤其是冬季,雀鳥因體能消耗快,覓食會較頻,出動多,自然容易見雀影,特別是蜂鳥,每隔一個小時便出動覓食。
備好器材候時機
對於『打雀』心得,才哥認為;要拍攝鳥類生態,最好是上午六時至七時,此段時間可較易看到不同種類的雀鳥出現覓食,而雀鳥食飽就會匿埋休息。拍攝鳥類,不宜穿著鮮艷顏色衣服,容易被雀鳥發現你的身影,因為鳥類對鮮艷物件非常敏感和警覺性高,『打雀』應穿深色衣服,靜候『獵物』時也不要大聲講話。此外,拍攝鳥類的地方,多為海邊、樹林、郊野或淺灘,故應著長袖衫、長褲、戴帽,搽上蚊怕水,好好保護自己,若去一些較闢靜地區『打雀』,應與友同行,可互相照應。
筆者三數十年前也喜拍攝鳥類,但獨沽一味是影海鷗,難度不大,原來『打雀』學問不簡單,除要有貴價的大光圈、特長焦距鏡頭外,還要早起、守候、默默等待,當然;拍攝技術都要『有番咁上下』,似乎『打雀』唔啱筆者,都係等才哥和其他影友拍多D好嘢,向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