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山…華僑尋金血淚史

2010-10-18

【特稿】很多人知道美國有個舊金山,那便是加州的三藩市,但有誰知道另有一個地方叫「新金山」?那就是澳洲墨爾本市附近的「包拿利」。這個發現金礦的澳洲小村,掀起了百多年前世界一股淘金熱,亦瘋魔了世界各地成千上萬尋金者湧往澳洲。促使澳洲經濟與人口爆炸性發展。間接促使澳洲獨立,更蘊含不少華僑血淚史。 一八五O年,澳洲南部墨爾本市附近的一個小鄉村包拿利(BALLARAT)發現了金礦,含金量及採掘容易度均比美國的為高,一時轟動了世界,吸引不少尋金者從世界各地湧往澳洲。中國的遠洋礦工,部分更轉變了目的地,漂洋過海到澳洲,加入了淘金熱潮,部分礦工亦獲得利益。一傳十、十傳百,在華人社會中,尤以廣東中山及台山地區,便出現了「新金山」這個新名字。 「新金山」包拿利位於澳洲南部,距離澳洲第二大城市墨爾本約一百公里,原是一個寧靜小村,發現金礦時,人口廖廖無幾,自發現金礦消息傳出後,短短數年,湧進該地的尋金者,便增加至數萬,其中包括兩萬多中國廣東台山、中山及福建籍礦工。

採淘容易 成色又高 頭戴斗笠,身穿當年唐裝的金礦場中國解說員憶述。當年包拿利發現的金礦,含金量與成色均很高,有人曾簡單的從岩石表層上,剷下一塊原金,重達一千安士,而金礦山上流出的小河水中,亦金光閃閃,只要把筲簊在水中剷沙一淘,很易便籂出金沙,而每噸的礦石,含純金達三十至四十安士,不少黃金更是整塊採出。比美國的河中淘砂採金。效率及獲利更高。僅是一八五二年一年,澳洲便輸出黃金價值高達一千九百五十萬英鎊。當年的這個數字,可算是「天文」。 六十年後的一九一六年,澳洲共採出價值超過當年的六億英鎊之黃金。可算是金銀滿洲。而同一時間,澳洲的人口從一八五O年的四萬多,暴增近百倍的三百七十多萬人。 由於經濟收入甚豐,澳洲的經濟發展極快,市場繁榮,百業興旺,基礎建設,不斷落成,澳洲的第一個電報網、第一條鐵路,均是在一八五四年開通,而墨爾本亦逐漸發展成為一百個金融貿易名城,澳洲於一九O一年成立聯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而自治。墨爾本更成為早期的首都。

澳洲發展 華工有貢獻 澳洲發展之神速,除了得天獨厚之礦產及其他自然資源外,礦工之勞苦,亦功不可沒。 金礦場的華籍解說員介紹,當年湧到或被騙到澳洲採礦之華工,最高峰超過十萬,其中光是採金工便超過兩萬,是各人種礦工總和的四分之一,華工精靈儉樸。效率較高,卻受嚴重欺壓,生活艱苦,下礦坑數十米,甚至數百米,往往要人手攀爬,亦僅得乾糧充饑,一支臘燭,便成礦坑下照明,取暖,甚至保命之「寶」。因若在礦中,若冒出炤氣,或發生其他意外,臘燭缺氧熄火,礦工便要摸黑逃命,經常險死還生。

華工抗剝削曾起義 工餘時暇,華工每多聚居帳篷、木屋,遇到病困,全靠同鄉互相幫助解困接濟。亦經常受到白人或其他族裔礦工欺凌、壓榨,生活甚苦。英裔的礦主或紈袴子弟統治階層,更要向礦工抽取採金稅,抽剝日重,礦工更曾因此起義,引發「暴亂」,導至在澳移民掀起脫離英國自治運動,終於成立澳大利亞聯邦,最終澳洲成為獨立國家。

淘金熱中的笑話 澳洲的成長與富強,得益於金礦及其他資源,在淘金熱潮中,更發生了一段小笑話。 一名傲慢的英裔貴族,抵達澳洲,以其一貫的優越感思維,指示身邊一名華裔礦工:「你幫我拿這個行李,我給你一個先令。坐在椅上的華裔礦工白了英國貴族一眼,雙腳擱於小凳子上,輕鬆的對貴族說:「你給我綁好鞋帶,我給你五個先令!」。

礦場如今成旅遊博物館 包拿利金礦場經過五十年的開採,已於二十世紀初關閉,因開採的利潤不合算。但礦場至今仍每日「淘金」,她於七十年代把礦場改變成為旅遊式的淘金博物館。並將原來礦場的礦坑、淘金設備、礦井下火車、礦工居住區、商業街等一百多年前的礦山原貌復完。特別重建了華工聚居的「唐人村」,村內按原貌建有關帝廟、中藥舖、雜貨店、肉檔、華工宿舍的帳篷,展示當年華工的家書與村公告等。讓人緬懷當年華工等礦山生活,十分原汁原味。

滿足遊客淘金夢 包拿利金礦場更有一項「動人心魄」的規定,可讓參觀者在礦場內的小河中繼續「淘金」,若參觀者幸運的在河中淘到金沙,則屬淘金者所有,但要向金礦場購買存放金沙的小瓶,每個五澳元(約值三十多澳門元),當然,現代的淘金者沒有祖輩那麼幸運,命中率那麼高,每每夢「碎」。但現代人與祖輩有一個共同點,都有一個「淘金夢」! 澳洲行之三 ‧楊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