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 力不到位

2011-10-04

特區政府近年力圖發展文化產業,但成果很小。一方面是『力』小,另一方面是『力』不知要使在什麼地方,也就是找不到切入點或亮點。 就拿表演方面來說,支撐的是政府行為的澳門藝術節和國際音樂節,民間的表演幾乎沒有,只有兩三個節目在澳門藝術節和國際音樂節上作為『點綴』。此外就是一些表演團體的不收費的、聯誼性質的表演,跟『產業』掛不上鉤。可以稱得上文化產業的,是一些大型酒店度假村的商業性質的表演。 說實在,澳門地方小,人口少,而且觀看表演的文化氛圍不濃,很多人都是免費的才觀看。因此澳門的表演團體很難成為專業的,都是業餘的(除了政府的),經費大部分都是來自政府資助。也因此,表演活動要形式文化產業的一部分,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雖然澳門只有五十多萬人口,但澳門近年每年都有二千多萬的旅客,這些旅客一般都是帶著錢,準備花的,如果有好的表演項目,有到位的宣傳,相信可以吸引一部分旅客去觀看表演的。 據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彩研究所不久前公佈今年上半年的《訪澳旅客調查報告》,有八成半的旅客認同澳門『融合了中國與歐洲的文化』,觀看包括免費表演的二成一。而觀看表演的受訪者平均消費為五百零五元,這比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旅客花在觀看表演有九百零五元少了很多。另一方面,花錢看表演的旅客中,訪澳的還沒有一成,而訪拉城的則有逾四成。 從上面的數據可見,同樣是賭城,拉城的表演可吸引較多的旅客,而且觀看表演的消費也比訪澳旅客多。因此,澳門既然要打造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吸引旅客觀看表演,作文化消費,應作為其中一個重點,這也有助於澳門發展文化產業。根據上述調查,觀看表演的訪澳旅客平均花在觀看表演與參觀點及娛樂場的時間都在二個多小時;雖然觀看表演的參與率低,但滿意度卻是各項目活動中最高的,因此,吸引更多的旅客觀看表演,不是不可能的。(本報記者郭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