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問題‧未解決 增院舍床位也要加人手

2011-12-12

前言

智障人士家庭近年開始受到照顧者老化、雙重老化的問題困擾,對復康院舍服務需求湧現。去年政府提出江門買地建智障人士院舍,一度引起社會討論,唯最終因無法以特區名義擁有內地的土地,走不出政府出地、出錢,機構營運的「澳門模式」,就攔置該項計劃,未有再提其他對策。 直至今年的施政報告期間,政府抛出四年計劃,藉發展公屋的配套,規劃到一五年殘疾復康院舍由五變十一間,服務名額由現時約四百三十二個翻一倍至約九百三十三個。當中包括已公布的是位於筷子基公屋內的一間有三十六個名額的智障院舍,其餘將分別於一三及一五年落成。 然而,未來這些都未有交代具體位置,服務對象是全部、部份類型的殘疾人士,還是只是智力殘障人士,以及接收年齡等。家長都紛紛關注,當中能有多少分予智障一群,滿足「老」需要,解決「老」問題。

現時全澳有五間復康院舍,當中四間服務對象涵蓋智障人士,全屬澳門明愛旗下,分別有聖路濟亞中心、聖理嘉烈中心、主教山兒童中心和聖類斯公撒格之家,合共提供超過四百個名額。明愛總幹事潘志明稱,當中一半正由智障人士使用。 對於智障人士家庭雙重老化的問題,潘志明指出,「健康而老就不是問題」,若智障人士還未衰老,身體卻早已毛病多多,問題才更大。所以,不論是政府、社服機構以至整個社會,首先應該跳出雙重老化的框框,思考如何讓日漸年老的智障人士健康生活下去。  

支援鼓勵家居照顧 潘志明認為,應該要讓殘疾人士持續「適當運動、適當工作」,令他們身體機能不易衰退,維持一定活動能力,免過早完全依靠外力去照顧生活。潘強調,入住院舍始終並非最好的解決辦法,強化社區和家庭的護養援助網絡更為重要,讓有心的家庭得到較適切周全的支援,鼓勵家人持續照顧,或有自理能力的可獨居如入住社屋等,好好的在家居生活、安老。 由於現時是由政府統籌中央派位,明愛無法掌握智障人士申請和輪候情況。不過,潘志明指出,目前院舍的智障人士床位不足夠是肯定的,確有擴展的需要。至於去年特首巡視時提出重建計劃,潘志明回應稱,這仍是「理想」,一切主動權全在政府身上,而且,這並非「起多間屋就可以解決」,因為硬件的增加,軟件就需要跟上,如增聘相應數量的照護人員,問題是「要有人肯做這些工作」。  

照護人手無以為繼 人資問題困擾各行各業,此行亦不例外。潘志明不諱言,不只智障人士家庭有「雙重老化」,復康院舍內亦會有「雙重老化」的問題,情況或更迫切。進入院舍的本身大多已是老人家,而部份照顧者亦要迫近甚至到退休年齡,需要後來者接手,但唯現時行內的待遇較難與市場競爭,建議當局推行鼓勵措施,吸引新人投身照顧復康工作。 潘志明提醒:「現在各方聲音都指院舍不夠,但也要記住,不夠院舍呢,也要記住有誰(願意)去參與這個工作。」他期望能有更多社會新鮮人投身此行,社會亦應呼籲更多人去參與,「工資是好重要,滿足感都可以考慮下一些有意思的工作」,幫助智障人士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