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走水七成半為外人

2021-12-03

海關行動管理廳代廳長布家明與關務監督葉立本到北區社諮會介紹打擊「走水貨」工作。

【本報訊】澳門海關推算,現時水客中約一半是外僱、四分一為持探親證人士,即外地人佔七成半。又透露研發中「旅客篩選輔助系統」,還會有步態、衣飾和髮型等多種識別方式。

北區社諮會昨邀得海關行動管理廳代廳長布家明與關務監督葉立本,閉門介紹打擊「走水貨」最新工作情況。副召集人高岸峰、委員張煥恩和劉佐春會後引述稱,海關重申近年走私水客問題嚴重,是有疫情封關、不同地方出入境政策調整等因素,也有過去在內地和香港從事相關活動的人士轉來澳做,而模式也有轉變,從商鋪蔓延至工廈和住宅以至用車流動去做。

海關以查獲人士比例去粗略推算,目前從事水客的,本澳居民為兩成半,而五成為外地僱員、兩成半為持探親證人士,少量為香港居民,可見現時外地人在澳走水的比率較高。

針對持探親證人士走水變多,海關指,在新舊的出入境法中均規定,若探親證者從事非探親的行為,可取消有關證件。現時當局已與相關部門溝通如何執行有關程序,未來相關審批亦會更審慎。

篩選輔助系統非只人臉識別

施政報告提出海關正構建旅客篩選輔助系統備受關注。海關進一步透露,該研發中的系統不只是一般的「人臉識別」,還可有步態、衣飾、髮型等多種識別方式,以便在口罩下仍可發現多次出入境人士,方便海關去篩查。

海關提到,建系統原因之一是受個人資料法所限,海關無法取得治安警所有的出入境資料,故無法得知某人的出入境次數,故用此來輔助,亦平衡私隱及對通關順暢的影響,但不能單靠此就可解決問題,也需要各部門各司其職去做,抒緩對社區居民的影響。

海關認為,只要有利可圖,加上本澳出入量大,要完全杜絕幾乎沒可能,故希望針對特別影響居民和社區的部份去做,歡迎居民親身或網上具名舉報投訴,但強調海關難一舉報就即時採取行動。

多位委員議程前發言就問題表關注,促加強執法、嚴厲打擊,並建言獻策,如應設立跨部門協調小組多方面執法打擊、建立類似「市政在線」之投訴機制、加強宣傳教育外僱、支援基層市民轉型就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