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社諮委關注疫下對居民支援

2023-01-04

【本報訊】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議程前發言中,多名委員關注疫下居民支援,尤其兒童身心支援。

委員施麗君指,疫情但對養育兒童的家庭帶來重大挑戰和衝擊,包括物理上的身體疾病、兒童藥物缺乏的衝擊,以及心理上如父母染疾難以照顧兒童、長輩突然離世的悲傷恐懼。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兒童保護》報告,若政府在新冠疫情下缺乏可持續的計劃性支援,兒童將面臨包括身體和情感的虐待、精神健康和社會心理困擾、無監護人兒童及失散兒童等保護風險。她建議,開設兒童社區門診專線,為有需要家庭提供診治和藥物,減輕家庭心理負擔。同時,政府可因應數據收集各社區的兒童醫療需求,精確預估社區所需。還建議,審慎考慮設置兒童臨時照顧中心,為疫情下家庭提供短暫的兒童照顧服務,以便照護者可以得到充分時間休養,亦令兒童得到安全照顧。最後建議,增設臨時生命教育支援,社團和學校作出適切的專題性支援,並可考慮為澳門生命教育設立長期的支援課程。

楊永成指,近日澳門大學一份市民對疫情身心健康的建議中指出:二零二零年起的三年疫情時期對市民生活,精神的影響深遠,出現各方面的不適應甚至徬徨,部份市民更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原因是由於長期配合嚴控的方式,精神及壓力處於超負荷狀態。面對負面情緒的衝擊時,首先要認識和理解這是正常、合理的精神心理反應。主要是:個人健康、親人健康、長幼健康、弱障健康都需要多關心,情緒變化,從家庭親人關愛,經濟問題,職場問題等等。他建議,由個人調節生活方式,心態上著手;如出現嚴重心理問題而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應及時到醫院尋求幫助。同時加強推廣防疫疫苗措施有效性;制定長、幼防疫動態指引、推動區區健康週,帶動投入長效防疫機制;深入長者院舍關愛工作;發揮青年健康大使獎勵計劃;鼓勵服務團體與政府社工部門合作。

余致力指,有居民反映在社區門診看醫生存在不少問題,居民反映發燒後劇烈咳嗽和流鼻涕,但到了社區醫院醫生看了後叫患者自行去藥房買藥吃,令居民很無奈,因為藥房很缺藥,不一定能買到,市民都希望既然已看醫生應該開藥給病人回家服藥,輕症在社區醫院解決了才能騰出山頂醫院的醫療資源治療重症的患者。他建議,發揮好社區門診作用減醫院壓力,儘量在社區門診解決輕症患者的一條龍診療服務,以及逐步優化對長幼患者的診療程序,儘快建立全方位立體的重症監測體系以及重症醫治體系。

徐承康建議,優化取得新冠病毒感染証明方式。他指,為方便感染者取得相關的証明書,衛生局於去年十二月十三日以自動化及電子化方式發出“新冠病毒感染證明書”,但有不少市民在取得有關証明上存在困難,特別是上了年紀且不熟悉使用智能手機的居民,嘗試多次都未能成功後,最後唯有到社團機構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