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街市圓形時鐘非原圖則方形

有質疑「二創」非「保育」

2024-03-09

文化局會就紅街市時鐘與市政署充分再溝通後再落實(資料圖片)

【本報訊】紅街市出現了之前沒有的時鐘,相信不少市民感到意外。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設置時鐘有歷史依據,局方認同市署再裝時鐘的方向。對於現有時鐘不是當年設計的方形,局方會與市署充分再溝通後再落實。

紅街市是法定文物,整修前是從來沒有時鐘的,但現在卻增設了;對此,有意見質疑是當局「二創」而非「保育」。據澳門檔案館介紹,紅街市在一九三四年下半年設計及繪畫,從館方公開的一九三四年紅街市側立面和剖面圖可以看到,時鐘是方形的。

文化局認同再安裝時鐘

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見圖)昨午回應相關提問時表示,市政署早在紅街市修復計劃提出復元時鐘。一些歷史資料顯示,當年設計紅街市時確有預留設置時鐘的方案,之後沒有落實。由此可以看到,設置時鐘有歷史依據;所以,對於市政署提出再安裝時鐘的方向,文化局是認同的。

記者提出,就算有歷史依據,從當年的資料看來,預計的時鐘應是方形,而非現在的圓形。梁惠敏回應,文化局之前認同的是再安裝時鐘的方向,將會與市政署充份再溝通後再落實。

約在二十日前,有市民在社交網絡貼出紅街市的照片,可見多了圓形的時鐘且發出綠光,該名市民感嘆「接受唔到」、「格格不入」、「醜出宇宙」。隨之,市政署向澳門電台表示,工程承判商按原圖則在紅街市中間塔樓設置時鐘,近期測試時鐘設備,日後運作時會關閉時鐘發光功能。

市政署強調,紅街市整治工程須兼顧保育,署方一直與文化局等部門溝通,制定整治方案,包括保留外牆、屋面及以上部分、中間十字形塔樓及樓梯等,並按原圖則恢復設置時鐘,在保育紅街市的同時延續紅街市服務民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