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奮進

2025-05-22

【特稿】在澳門西南海岸,媽閣廟倚山面海,六百餘年的歲月在此沉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早前的一次考察,讓這座承載著海洋文化與信仰風俗的古老廟宇,再次成為探討澳門歷史文化深化發展的重要注腳。

澳門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璀璨瑰寶。“澳門歷史城區”在200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媽閣廟訴說著海上貿易的傳奇,鄭家大屋彰顯著嶺南建築的韻味,三街會館見證著商業的繁榮。大三巴牌坊更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每逢春節、國慶等重要節日,這裡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將歷史與現代緊密相連,展現著澳門獨特的文化魅力。

夏寶龍在考察媽閣廟、海事博物館、蓮峰廟以及澳門林則徐紀念館等歷史地標和展館後,強調深化澳門歷史文化內涵,對落實澳門成為國家高水準對外開放重要平臺、中西文明交流互鑒重要視窗具有關鍵意義。媽祖信仰從中國東南沿海傳播至澳門,又通過澳門這個海上中轉站,影響到葡萄牙及葡語國家,成為跨文化交流的生動案例。

澳門特區政府積極回應,以多元舉措深化歷史文化內涵。恰逢“澳門歷史城區”申遺二十周年,文化局計劃在7月15日舉辦紀念儀式啟動禮,策劃面向居民與青少年的多元文化體驗活動。通過互動展覽、傳統手工藝工作坊、文化導賞等形式,讓年輕一代深入瞭解媽閣廟等歷史建築背後的故事,增強文化認同感。

特區政府在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方面不遺餘力。在文物建築保護上,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讓古老建築重煥生機。葉挺將軍故居經過多次修葺後對外開放,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八角亭圖書館、崗頂劇院等建築的保護與修復,堪稱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為了讓老建築融入現代生活,特區政府開拓文化設施空間及文物景點作為演出場地,在崗頂劇院舉辦“法朵之夜”音樂會,在鄭家大屋開展環境舞蹈劇場,使老建築成為文化藝術的展示舞臺。

然而,在發展過程中,澳門也面臨一些挑戰。部分新打造的歷史文化景點存在配套不足、宣傳不夠的問題,導致人氣與經濟效益不成正比。同時,隨著年輕遊客增多,如何滿足他們的消費模式和文化需求,也是亟待解決的課題。澳門歷史文化的深化,不僅是對媽閣廟等文化遺產的保護,更是對城市發展路徑的戰略抉擇。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澳門將在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成為世界矚目的文化之都。

--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