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展文物建築普查

2014-05-27

【本報訊】文化遺產委員會昨舉行“第二次委員全體會議”。由昨日起展開長達半年的文物普查工作,文化局同時成立了普查小組收集資料,了解、掌握和科學評價本澳潛在不動產類文化遺產的資源情況和價值。另外,文化局亦將與綠豆圍業主合作,進行“對綠豆圍活化計劃提供支援”計劃,圍內的十三幢建築物,將完整保留其中兩棟建築物的外觀及室內格局,其餘建築物則保留立面,展示該區歷史建築群之原貌。綠頭圍既非文物保護清單內,是次獲業主主動要求文化局協助修復,文化遺產委員會副主席、文化局局長吳衛鳴希望,能為未來舊區重建起示範作用,讓有建築價值建築物得以修復和活化。

出席會議人士包括文化遺產委員會主席張裕、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張素梅、副主席吳衛鳴、秘書長張鵲橋、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代表林韻妮、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賈利安等。會上,委員會主要討論內部規章事宜、介紹《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工作情況、渡船街一號A建築物的情況、以及“對綠豆圍活化計劃提供支援”計劃。其中,《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會就景觀管理監督、建築限制條件、城市肌理的維護措施及改造限制,建築修復準則等制定工作。

綠豆圍獲資助修復

綠豆圍貫通河邊新街及下環街,圍內至今仍保存有牌樓、福德祠及石敢當神龕、以及十三間“李家祖屋”,該十三間建築物是已逾百年歷史的晚清民居建築,屬中式傳統“圍”、“里”的聯排式建築,部分牆垛頂部,仍保留有雕刻精美的灰塑,“圍”、“里”體現了中國傳統里、坊制度理念的肌理特徵。綠豆圍建築群業權人主動向文化局提出“綠豆圍活化規劃方案”,並願意配合文化局意見,完整保留其中兩棟建築物的外觀及室內格局,其餘建築物則保留立面,展示該區歷史建築群之原貌。計劃亦包括優化綠豆圍的戶外空間,將其打造成通往鄭家大屋的特色通道。

文化局就“對綠豆圍活化計劃提供支援”向委員會進行諮詢,全體委員會一致通過並肯定有關方案。文化局會對保留建築、立面的修復及加固工程作出支援,以更好保護該區的歷史建築群。吳衛鳴希望,能為未來舊區重建起示範作用,讓有建築價值建築物得以修復和活化。

本澳文物保護清單自一九九二年修後,距今已超過二十二年沒有修定,文化局昨日起啟動文物保護普查工作,了解、掌握和科學評價本澳潛在不動產類文化遺產的資源情況和價值,並為日後的評定工作提供依據,從而加大文化遺產保護的力度。同時亦進一步促進文化遺產資源的整合和利用,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有效發揮文化遺產在社會和經濟發展總體佈局中的積極作用。有關普查工作為期半年,文化局同時成立了普查小組和專家顧問團收集資料,市民除了可在工作人員普查時協助提供資料外,也可以根據資料收集表格的內容,填寫及推薦自己認為具潛力的不動產類文化遺產。詳情及表格可到www.macauheritage.net/survey/2014下載。

另張吳衛鳴表示,渡船街一號頂部及內部部份已被清拆,但內部柱頭及裝飾仍較完整。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馬若龍表示,有委員認同要保留渡船街一號,但仍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