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應對風險挑戰具備四大有利條件

2025-05-20

【香港中通社5月19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1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中國經濟基礎牢、發展有成效、制度有優勢、政策有保障、市場有活力,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付凌暉說,4月份,中國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他指出,面對外部衝擊,中國經濟能够頂住壓力穩定增長,既得益於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也得益於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各方面積極應變,更是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結果。

一是經濟基礎穩,發展空間廣,具備強大的抗壓能力。中國是一個超大規模的經濟體,經濟總量穩居全球第二,製造業規模連續15年穩居全球第一。物質技術基礎雄厚,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經濟發展的基礎穩固。同時,中國市場規模巨大,發展空間廣闊。中國有14多億人口,消費市場規模穩居世界前列,具有很好的成長性。

二是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動應變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以來,中共中央作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同時,面對更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按照中共中央決策部署,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宏觀政策加力顯效,為穩定經濟發揮了關鍵作用。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今年以來,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存量和增量政策接續發力,有力擴大了需求、促進了生產、支持了創新、穩定了預期。今年1至4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均比1至3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基本穩定。4月份,滬深股市成交額增長超過30%。面對外部衝擊挑戰,4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做好經濟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四是各方面積極應變克難,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面對外部衝擊,各地區、各部門用足用好財政貨幣政策,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進一步降準降息。針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企業,及時加大助企紓困力度。面對美加徵關稅的影響,廣大外貿企業積極應對、主動作為,加力拓展多元化市場,促進了外貿穩定增長。1至4月份,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